什么是陈皮?陈皮是放置3年或3年以上的普通柑橘干燥果皮,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食养俱佳药材。陈皮的有效成分——橙皮苷,一般含量在3.5%以上,而广陈皮(来源于柑橘的栽培变种茶枝柑,也称新会陈皮)橙皮苷含量一般在2%-3.5%之间,很少超过3.5%。
2020年,中国药典委员会对陈皮用药标准进行了修订,陈皮项下设立广陈皮子项质量标准,并把原先要求广陈皮内橙皮苷含量达到3.5%,调至大于等于2%。这一决定,离不开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山大学杨得坡教授团队为广陈皮的付出。
“我们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正是橙皮苷含量少成就了广陈皮的‘道地性’,这也是广陈皮好的原因所在。”杨得坡如是说。
“自下乡以来,我们将新会的陈皮与省内四会、高要,以及福建、四川、广西等地收集的陈皮样品对比测试,发现广陈皮的橙皮苷含量很低,绝大多数没有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不合格药材’。”杨得坡回忆道,不合格就代表广陈皮得不到药材的认可,少了药材这个大市场,农民的损失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杨得坡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系统完整地解释了广陈皮的道地性及其化学、生物学特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制定了《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广陈皮)的质量标准,协助申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保护以及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道地药材广陈皮国际标准》,编辑出版了《新会陈皮的研究与应用》专著(梅全喜,杨得坡,2019),以及参与制定《中国药典》(2020年版)广陈皮质量标准修订工作,绘制了广陈皮产业发展的新路线,解决了广陈皮产业“卡脖子”难题。
“2007年春,我们背着行囊,走街串户收集老陈皮、登山寻找陈皮老树......从来没有想到广陈皮产业会有今天的规模,”杨得坡表示,当时,少有集中连片的茶枝柑(广陈皮源植物),全区种植面积合计约4000余亩,年产值不到3500万元。
“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是种植药材品种及种植技术,另一方面是药材销售出路。”每次下乡帮扶,杨得坡总会把企业也带上。
7月29-30日,杨得坡携同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专家一行14人,奔赴河源市紫金县呀依山南药种植基地调研。由于广东境内持续了2个月的干旱,基地频现种苗枯死与病虫肆虐现象,碰巧来的当天就下雨了。“这场雨来得及时,是南药团队从广州、从深圳带来的”,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戏说。
实际上,这是杨得坡今年第9次来到野外实地考察,近5年,他野外出行次数达到100次以上。
尤其可贵的是,杨得坡培养的一批广陈皮研究生,有些成为了广陈皮行业专家,如当时第一个进入新会做陈皮研究的在读博士郑国栋,现在是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江门市新会陈皮专家顾问,人称“陈皮博士”。如今,团队推广南药种植面积3万余亩,辐射带动7000户村民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一片陈皮做了13年,不止有种植的艰辛,还有诗与远方。”杨得坡认为,南药种植及其推广工作,是一件体力活,也是脑力活。而农村特技特派员以大山做实验室,削树为笔、铺地做纸,把论文写在土地上,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