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7月12日电(记者郑天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吉利介绍,创业团队研发的一款“球形自锁托槽”运用于牙套,在国内外已经有接近2万名患者使用。该项目也获得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广东赛区冠军。
暑期将至,每年此时是牙齿矫正门诊的“旺季”。有着二十余年正畸工作经验的吉利医生介绍,传统牙套带来的口腔溃疡、划伤嘴唇、咀嚼脱落、清洁困难等问题,让不少家长、孩子望而却步。
吉利介绍,无论是传统的结扎托槽,还是自锁托槽,都会有各种沟槽、孔裂隙夹片,给患者带来诸多烦恼。“方形托槽的受力面是多个平面方向的,人在说话、吃饭、唱歌时,不同大小的力会从多个‘平面’方向袭来。此外,吃完食物后传统的方形托槽内外会有大量的食物残留,太多沟槽也不易清理干净,容易滋生细菌,犹如每天都在吃隔夜菜饭一样。”
吉利介绍,该团队历经9年设计研发了一款球形自锁托槽,首次将方形托槽创新设计为球面结构,矫正装置都内置在托槽内,表面光滑、不易磨嘴。吉利说,球面自锁托槽因为是“球面”的,可以把不同方向袭来的力通过“光滑的曲面”卸去,从而减少托槽脱落的概率。此外因表面光滑,还能够有效减少食物残渣附着,有利于牙龈健康。
据了解,吉利团队研发的球面托槽于201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同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2018年获得国际医疗ISO13485以及欧盟CE认证,目前取得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的准入和注册。据吉利介绍,自2018年5月美国和中国上市以来,国内外使用该球面托槽的患者接近2万例,目前该球面托槽已申请国际国内专利共计125项,已申请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共计199项。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242212?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