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19自贸区系列研究成果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 2020-07-23 作者:常源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0-07-25 阅读量:

2020年7月23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9-2020)》“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以及“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于2015年1月22日挂牌成立,是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研究对象的广东省重点智库。研究院持续在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泛珠三角经贸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方面深入研究,每年编制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创办《自贸区决策参考》,举办自贸区高端论坛,2019年度开始增加评选“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种种举措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此次活动是研究院连续第五年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在致辞中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自由贸易港为引领,东中西协同、陆海统筹的“雁阵”格局。既有逐渐成熟的东南沿海自贸片区,也有你追我赶的中西北部自贸片区,还有刚刚起步的新进自贸试验片区。尽管条件各异,但是大家努力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不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介绍了蓝皮书的主要内容。蓝皮书分为前言、专题编、区域编三个部分。前言部分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港)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了自贸试验区应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建设自由贸易港体系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专题编分别从自贸试验区治理、金融改革创新、法治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FTA战略等8个方面开展理论分析,结合实践,提出改革创新方向。区域编从全国自贸试验区中选取8个片区重点介绍一年来的改革创新情况,结合每个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特色,分析深化改革方向。毛艳华提出,要发挥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做好与香港、澳门的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共同建设。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制度创新指数”有关情况。制度创新指数包括“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评估对象是全国43个自贸试验(片)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地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水平,从本年度开始将增加省级的指数排名。

今年的评估结果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分列综合总指数前三位。而上海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依次居省级综合排名前三名。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黄新飞介绍了“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的评选情况。为更多角度地展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在过去一年里的优秀案例进行了评选。课题组根据“创新性”“操作性”“契合性”和“地区特色”等原则,从“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等领域,共评选出10个最佳创新案例。黄新飞说,相较去年,今年评选中新增的“地区特色”原则落脚点在于各地区所创新的制度要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要兼具本地特色和可推至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学习之处,供各自贸试验区(港)交流、总结和提炼经验,以带动全国各省自贸试验区(港)联动发展。

该系列研究秉承服务国家发展理念,为全国各自贸试验(片)区总结理论及实践经验,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向,真正担当起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

原文链接:http://www.rmsznet.com/video/d204241.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