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由中山一院派出的危重症护理专家成守珍、医院感控专家刘大钺、呼吸危重症专家唐可京3位教授接力驰援塞尔维亚,与广东援塞医疗队归国专家无缝对接。成守珍、刘大钺两位,刚刚才结束了支援武汉工作。
“目前当地疫情也进入到了重症、危重症救治的关键时段,我们带去了包括ECMO操作使用视频之类的资料进行分享”,当日下午,中山一院举行了简单、隆重的欢送仪式,为3名援塞专家壮行。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党委书记骆腾等出席活动,并现场寄语“等待你们凯旋”。
寄语: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工作
陈春声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三位专家接力援塞,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塞尔维亚人民的期待,寄望3位专家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支援任务,早日平安归来。
周紫霄表示,自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援塞后,塞方对中国专家组的支援工作十分肯定,她希望3位专家继续把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带到塞尔维亚,指导对方更好地开展后续抗疫工作。“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那就是我们的专家一定要做好防控,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
肖海鹏表示,3位专家披挂出征塞尔维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希望他们不负重托,勇挑重担,与塞尔维亚人民精诚合作,共同打赢这场全人类的无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你们凯旋”。
成守珍:带去湖北抗疫一线的呼吸康复理念
中山一院郭禹标教授、熊艳教授、省医侯彩兰教授回国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3名专家接力启程。这三名专家都来自中山一院,其中成守珍、刘大钺两名专家参加过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唐可京教授则是中山一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他们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奔赴塞尔维亚,与第一批队员无缝对接。
成守珍,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第26届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成守珍与130多名队员奋战了60多天,被队员们称为“领头羊”“定海神针”。
此次再战塞尔维亚也是她主动请缨。她说:“呼吸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当党和国家需要我出征援塞时,我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她表示,塞国的疫情防控进入以重症、危重症救治为主的阶段。根据武汉经验,在重症、危重症方面,呼吸康复和系统的营养支持,对重症救治意义重大。“这也是我此行将去分享的主要内容之一。”
刘大钺:我们带去了8G的视频资料
刘大钺是广东第一批援助武汉的专家,除夕夜奔赴武汉汉口医院,是第一个进入汉口病区的控感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建立了规范的感控一系列制度,培训人员上千人次,圆满完成了“打胜仗,零感染,把队员们一个不少地带回来”的任务。
对于这次出征,他将其比喻为一场阻击战,“敌情已十分明确了,第一批中国抗疫专家组已经在塞尔维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负责疫情收官工作。”
据悉,3位专家此行带去的物资、资料不少,其中有关新冠肺炎救治、防控领域的最新资讯就有超过8G。“其中不少有英文版的ECMO使用、操作视频,是我们请来专门翻译人员录制的。”
唐可京:如有需要将启动远程会诊
从武汉到荆州,作为呼吸危重症专家的唐可京教授,一直主动请缨并在等候召唤,一直在待命状态。她2003年曾参与抗击非典疫情,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她参与患者的会诊和排查工作,为全院员工开展疫情防控授课和培训,并通过医院互联网发热门诊,为线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方面有丰富经验。
她表示,目前塞尔维亚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后续面临着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反弹的问题,专家组到达塞国后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防控指导。“如果当地的重症、危重症病例救治有需要时,我们将通过远程会诊体系,启动与祖国、广东、中山大学的远程连接,用远程会诊这一模式帮助当地的病患。”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0-05/04/content_12640.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