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注意吸氧稳定。”3月28日下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正小心翼翼地转运重症患者。他们作为国家医疗队队员,仍坚守在武汉,继续救治7楼东病区仅剩的10名患者,并“接棒”陕西医疗队和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负责的12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131名队员,负责8楼新病区共22位患者接下来的救治。
40多分钟完成患者转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病区主任周明根表示,在医疗队刚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时,为了满足应收尽收的要求,队员们紧急改造病区,把7楼东病区改造为重症病区,患者最多时50个床位18个小时就全部住满。目前,随着越来越多患者康复出院,7楼东病区还剩10位住院患者。
“不过,其他楼层的隔离病房在西区,东区是清洁区。因此,队员们每次进入7楼东病区颇费周折。”周明根说,目前其他楼层的病区逐渐清空,有条件重新更换病区。
于是,3月28日下午3时30分许,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转运患者行动拉开序幕。三四个医疗队员负责一位患者,将他们原本负责的7楼东病区的患者转运至8楼西病区。
“整个转运过程耗时40多分钟,患者全部顺利转运至新病房。”医疗队副领队、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雪贞介绍,转运患者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等提前调整到位,确保患者一转到新病房便可及时启用。
收治撤离医疗队负责的剩余患者
3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还把准备撤离的陕西医疗队和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负责的12位重症患者,也都收治进了8楼西病区,继续为患者提供救治。
医疗队队员唐恬恬表示,不同医疗队在治疗细节上略有差异,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服用药物疗程剂量以及副作用等都需要仔细交接。“交接完每位患者的病历,还需要第一时间探视患者,这是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的起点,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此前,医疗队在7楼东病区里把一个独立病房改造成小型ICU,运用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备具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团队。这次搬迁病区,医疗队把这个“逸仙ICU病房”也移植到新病区,继续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深度救治。
截至3月29日12时,8楼西病区共收治22位重症患者。
累计治愈重症患者72人
自2月7日出征武汉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已经奋战50天,累计收治93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72人。
“看到第一批广东医疗队返程回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来武汉这么久了。”唐恬恬说,作为呼吸科的医生,在支援武汉之前就已经做好坚持到最后的准备。“总要有人留下来打扫战场,我们都很有信心,很快就能见到胜利的曙光。”
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介绍,目前病区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经过治疗大多数病情基本好转,核酸检测为阴性,但由于患者本身患有恶性肿瘤、脑瘫等复杂基础疾病,还不能及时出院,需进一步治疗。
“我们的护理工作量依旧很大,护士们对重症患者进行一对一特级护理,一个班次下来往往筋疲力尽。前段时间武汉气温骤升,在隔离病房里穿上防护服非常闷热,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许可慰说,气温回升对医疗队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不过,他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许可慰表示:“越到最后救治难度越大,我们会继续坚守,竭尽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战斗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