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广州和武汉两地医院同时进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内分泌科驰援武汉汉口医院护士李颖贤两名同志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由钟南山院士庄严领誓。不约而同,就在同一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队14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
这批年轻人,面对党旗,眼神坚定!一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最强音。
“火线入党”他们为什么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回想出发那天,他们面对亲人、恋人,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转过身,却义无反顾,心中带着牵挂,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的身影,是最美的“逆行”!
这世间本就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面对感染风险,试问谁不怕?怕归怕,他们逆风而行站出来,挡在其他人面前。面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试问谁不累?累归累,他们俯下身来,小恬片刻,又站起身,投入战斗。
是他们,平凡英雄。他们中,有些是党员,有些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一起,坚定地以行动践行着入党申请书里的初心。
新党员司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是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汉口医院后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的队员。在汉口医院,一名75岁新冠患者突然出现呼吸苦难,血氧饱和度骤降至60%,千钧一发之际,司向用床边心肺超声检查,第一时间确诊气胸,为成功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检验技师王锐智援汉前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汉口医院一开始并不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条件,王锐智便主动承担起广东医疗队的院感消洗和后勤工作,清洗、消毒、烘干护目镜和面屏,领取、配送、搬运物资,为队友送饭、留饭,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默默付出毫无怨言。
这批“火线入党”的年轻人,他们做的多,被记录下的事迹可能却只有寥寥数语。他们把微笑写在脸上,把苦累留在心间。在普通的岗位上,把事情做到极致。岗位虽普通,极致却非凡。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挺身而出,敢于率先垂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
担当,源自于对国家,对人民最深切的爱。哪里最危险,哪里有党员。危难之中显身手!在行动中,当一个人把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就能够体验到,天地是多么广阔,生命是何等的荣光。
以中山一院为例,派出援助武汉的三批医疗队150名队员中,党员有82名,超过医疗队总人数的一半。2月12日,中山一院心血管内科青年医生何江向医院党委递交的请战书中这样说:“17年前“非典”时,是全中国守护了我们的成长,如今应由我们来守护武汉、守护中国。”
在广州大本营,在中山一院党委发出招募后备队的通知后,上百个党支部、2000多名党员和职工纷纷报名请战,把医院后备力量牢牢凝聚在一起。一袭袭白衣,一颗颗红心,一腔腔热血,构筑起先锋的光辉榜样,凝聚起战斗的磅礴力量。昂扬的战斗姿态,正是源自行动与信念。
王树增先生所著的《长征》一书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可以用来诠释信念。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时间和行动,讲述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爱国家、为人民!也正是这样的信念,一代代传承,让我们可以确信,这场“战疫”,中国一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