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天琴”升空捕捉宇宙“涟漪”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19-12-21 第A06版 作者:吴少敏 钟哲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19-12-23 阅读量:

“5,4,3,2,1,点火!起飞!”12月20日11时2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晴空万里,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喷出绚丽火焰,带着中国人对引力波探测的期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天琴一号”卫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国内首颗国家立项、高校牵头的探测空间引力波的技术试验卫星,其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

如果把宇宙比作一池春水,引力波就是黑洞并和等剧烈天体物理运动过程中触发的一圈圈涟漪。美国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2016年2月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成功验证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引力波打开人类了解宇宙、探索未知的一扇窗,成为世界科技竞争、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广东科学家主动“亮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率先在国内提出充满想象力的“天琴计划”,到太空探测引力波。

有别于LIGO在地面捕捉高频段引力波,“天琴计划”将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三颗完全相同的卫星,就像垂直于黄道面的一架“竖琴”。三颗卫星间的激光“琴弦”非常敏感,能够捕捉到低频段引力波信号,人类可以了解到更多元更丰富的宇宙信息。

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教授杨山清介绍,“天琴计划”并非突发奇想,团队已进行了20多年的技术储备,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经过891秒的飞行,“天琴一号”卫星与运载火箭顺利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即将在轨验证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天琴计划’不为功利,但有可能产生最大的功利,攻克一批卡脖子、高精尖技术。”罗俊表示,“天琴计划”三颗卫星在2035年前后全部完成部署,将聚集国内外优势力量,开展引力波探测研究,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12/21/content_783963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