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大两项目拟入选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9-12-24 A07版 作者:吴少敏、李秀婷、钟哲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19-12-24 阅读量:

23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拟入选项目公示》,中山大学王雪华的《关键量子信息器件——“三高”量子纠缠光源研究》、马骏的《鼻咽癌“吉西他滨+顺铂”新方案前沿技术研究》入选。

从公示的入选项目来看,中山大学入选项目数量最多。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8所学校各有1项。

量子光源是量子信息和量子光电集成芯片不可或缺的量子器件。实现高亮度、高纠缠保真度和高不可区分性的“三高”量子光子源一直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雪华团队瞄准这一国际前沿重大挑战,基于量子光辐射控制理论,提出一种能克服光子侧向和背向泄露且能极大提高光子前向出射的新型微纳“射灯”结构,其单光子理论收集效率在较大的带宽中超过90%、最高可达95%。今年4月,王雪华团队率先研制出综合性能俱佳的“三高”量子纠缠光子对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同期评论报道对此项研究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按需产生极化纠缠光子对的量子点光源已经实现,这标志着可扩展、可集成量子光子学和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占全世界的47%,尤其以广东等华南地区高发,因此又称为“广东癌”。2013年,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马骏团队牵头,该中心启动了一项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利用吉西他滨+顺铂(简称G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该项研究首次证实,这一新的治疗方案能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从76.5%提高到85.3%,3年总生存率从90.3%提高到94.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从77.8%提高到85.5%。该诱导化疗方案十分安全,超过95%的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程诱导化疗,没有增加患者治疗后患合并症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在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中表现优异,有两项科技进展入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团队的“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宋尔卫团队的“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