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感染科党支部坚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党建工作与医疗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教育筑牢初心使命 精准帮扶助力健康中国”品牌党建活动。抓牢党员日常学习教育,组织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在“历史现场”重温初心使命,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与吸引力;以学促行,专家党员组成“帮扶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送去优质医疗服务、先进医疗技术及管理经验,助力健康扶贫事业。
二、主要做法
(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感染科党支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关键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先顶上”。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支部党员奋战在第一线抢救病人,书记邓练贤同志光荣殉职,他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邓子德同志、王乔凤同志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年来,支部将抗击非典精神薪火相传,锤炼提升支部战斗力,无论是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一线,还是面对高致病性的H7N9禽流感、甲型H1N1等急难重任,支部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以出色的表现无愧于患者性命相托、医者使命和党员初心。
(二)扎根基层一线,守护百姓健康。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肝病中心,也是全国综合院校中规模最大的感染性疾病科室之一,支部党员坚持发挥自身医疗技术优势,努力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困境。专家党员组成“帮扶团”,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基层医院宣教感染性疾病的最新诊疗理念及方法,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思维和带教能力,帮助基层患者尽可能早地享受到规范有效的诊疗,提高治愈率。扎根基层服务患者,自2018年起,组团到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康市人民医院、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汕尾市中心医院、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粤东医院等地多次举办义诊活动及医疗知识科普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三)强化“造血功能”,助力健康扶贫事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8年度“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走下去”和“请上来”,开展技术帮扶,使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定期举办“广东省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扶贫攻坚 健康同行——中国肝炎防治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与基层医院、西北地区医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当地医务工作者前来进修,全面学习科室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机制,为当地培养优秀医疗人才。2018年,牵头设立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项目已覆盖261家医院,进一步辐射医疗服务能力,带动提高基层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三、工作成效
(一)守初心为民送健康,迎难而上创先争优。支部党员始终以扎实服务基层患者的行动,诠释维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专家党员克服多种困难,带头组成医疗帮扶团,既为基层和革命老区群众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更激发了支部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党建与医疗帮扶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担使命“造血”援助,精准帮扶解民困。支部专家党员积极探索从“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不仅为基层医院提供临床诊疗、学科建设等技术支持,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质量,更积极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批留得住、带不走的医疗水平过硬的人才队伍。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医疗转诊、重大医疗项目开展和疾病诊治研究提供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彰显“看肝病、到三院”的良好社会声誉。
(三)党建增添新活力,非党员专家齐靠拢。支部积极扩大组织生活覆盖面,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学习支部先进党员的感人事迹,挖掘精神力量,弘扬优秀传统,并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引导党员在“历史现场”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非党员专家们通过参加支部医疗帮扶团、学习教育等支部活动,接受红色教育,深化对党组织先进性和凝聚力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思想上、工作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2019年已有4名副高级职称专家向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
四、创新评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感染科党支部开拓“知信行合一”教育新举措,将党建工作与医疗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深度融合,以“传承红色基因+精准帮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打造品牌党建活动。支部党员践行医者初心使命,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扎根基层,提供更优质、可及医疗服务;开展红色教育学习活动,重走革命道路,重温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峥嵘岁月,激励党员和群众弘扬优秀传统,锤炼奋斗与奉献精神,为健康广东、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