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举行,该活动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首批联盟成员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40余所大学的50余家院系,覆盖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
联盟的成立,一方面将有利于丰富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内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
为了体现联盟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联盟设立联席理事长,首倡单位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等担任联盟联席理事长。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陈有志说,中山大学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多学科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这样的优势,也基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发起联盟倡议。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主任、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罗林期待各位专家继续关注支持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门人才培养,更多高校参与到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中来,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和智慧。
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吴思科说,当前,中国对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需要,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匹配。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交流人才培养经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朱佩芬表示,北二外愿与在座的各兄弟院校一起,努力搭建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努力汇聚彰显国别特色的研究骨干力量,努力加强校际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外语类院校深化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途径,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落脚点。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联盟联席理事长余江在发言中称,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的启动会全方位提升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将在推动各大高校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贡献。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联盟联席理事长常晨光表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为了促进正在和将要实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院系之间的交流,倡议发起高校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院系联盟这一平台,旨在以构筑常态化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实施主体——各院系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与培养合作。期待这一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互学互鉴的精神,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
12月14日下午,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同期举行。该比赛作为联盟成立的配套活动,分为初赛和复赛两轮,选手们围绕文明互鉴等话题展开精彩演讲。
原文链接: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9-12/14/c_1125347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