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在我的祖国生病了,非常幸运得到中国援多医疗队的治疗,特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医生在症状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作出急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百准确的判断,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多米尼克驻中国大使Martin Charles(马丁·查尔斯)回国公干时突然发病,他感动地回忆说:“吴德熙医生陪伴他,一路从多米尼克到广州就医。这再次印证了中多两国深厚的友谊。尽管我们相隔重洋,但是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好朋友”。
7月29日,像往常那样,在忙碌了一整天后,吴德熙医生带着倦意回到了驻地。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对方焦急地告诉我:多米尼克驻中国大使Martin Charles(马丁·查尔斯)回国公干,怀疑是心脏疾病,需要急会诊。听完电话,他安抚好对方后,立即乘车赶往医院。到院后,吴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发现大使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烧心感和食物反流,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查心电图提示V1导联QRS波呈QS型,V2导联出现了小q波和胚胎R波,QRS波为qrS型;也不是典型的心梗心电图表现;前一天晚上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仅轻微升高。当地医生一致认为大使只是急性胃炎,不是心肌梗死,仅需要抑酸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但是吴医生结合大使有高血压病、BMI超标、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他的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认为大使目前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属危急症级别,需要立即治疗。这时复查的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当地医生这才认可了他的诊断。大使立即收入ICU监护大厅,给予加强监护并冠心病标准化治疗。住院期间吴医生每天密切观察大使的病情变化,并优化了治疗的药物。由于心肌梗死被及时的诊断和尽早的治疗,大使病情较平稳。但是对于心梗的病人,后续的治疗需要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由于大使对吴医生的诊治过程非常满意,并高度信任。他决定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后续的治疗。但是由于他的疾病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吴医生做足了在长途旅途中进行医疗监护和紧急抢救的准备,陪同大使一起来到广州接受治疗。
“刚刚抵达医院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又有点惊奇地认识了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士,她就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丁书琴处长。丁处长像一位‘妈妈’一样照顾我的方方面面。她和她的同事把我的家人也照顾得非常好。我在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李怡医生对我进行了救治,并最终治愈了我。非常感谢李怡医生为我做的一系列手术,现在我已经康复。多米尼克方言有个词叫‘tang gord (音译)’,意思是在我身边的美丽的人们。”马丁·查尔斯回忆道:“在我做手术的时候,肖海鹏院长早早就到了手术室,确保手术的每项工作都进展顺利。我不确定是否每位病患都能得到如此的细致照顾。这再一次表明了医院对我健康的高度重视。因此,我非常感谢肖院长以及他的团队。”原来,到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医院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马上就举行了MDT多学科的病例讨论。消化内科的陈旻湖副院长、心血管医学部的董吁钢主任、心脏外科的吴钟凯主任、泌尿外科的陈凌武主任、肾内科的黄锋先教授对大使整体的治疗给出了合理的医学建议。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心血管心内二科的杜志民主任和李怡副教授给大使做了冠脉造影,发现他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都出现了明显的狭窄,术中狭窄处各植入一枚药物洗脱支架后,狭窄消失,血流通畅。术后大使病情平稳,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
马丁·查尔斯大使介绍说,多米尼克有大约20-30%的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他希望多米尼克可以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合作备忘录,让医疗专家来多米尼克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多米尼克的医生们,也可以去他们新建立的医院参观和教学。目前,多米尼克已经有了全新的医院,这是中国给他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还希望多米尼克的专家可以来中山一院学习交流并接受为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的培训课程,以后能回国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