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援疆医生“回家”,为边疆人民的健康护航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9-07-04第A6版 作者:张璐瑶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19-07-04 阅读量:

张琪为喀什当地居民义诊

和当地居民结下深厚友情

6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张琪又一次辗转来到喀什。去年4月,她以一名援疆医生的身份,回到了自己出生的故土,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和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这是张琪的座右铭。援疆一年多,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带领团队为祖国边疆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从广州来到边疆,从象牙塔走向‘黄土地’,我感觉非常踏实,也希望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张琪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她以援疆医生身份“回家”

作为一名医生,张琪在肝脏疾病研究、器官移植等方面卓有成就。

她长期致力于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的转化应用研究,熟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她从无到有,筹建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生物治疗中心,成功建立起多种免疫细胞治疗技术。2012年,张琪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首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奖,同时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中山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新疆,对她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张琪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曾是支边青年,因为援疆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她便出生于这里。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张琪对新疆有着浓厚的故土情结。

2018年4月,组织给了张琪一个援疆的机会,她没有犹豫,立即带队启程前往新疆喀什。

“少小离家老大回。”张琪笑道,“能够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所以,于公于私,我都应该过来。”

周一到周日无休,她为边疆人民的健康护航

虽然是“回老家”,与广东相比,喀什的医疗状况还是让张琪略感意外。

张琪告诉记者,这里没有广东医院里先进的仪器设备,当地医生不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当地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基础也有待提升。“外科微创手术中常用的腔镜技术,如胸腔镜、宫腔镜等,喀什医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她说。

医生做久了,张琪习惯性地把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在喀什也一样。刚到新疆,她每周从周一忙到周日,最忙的时候,连续两三个月没有回过家。

一年多来,她带队“手把手”教当地医疗团队,把广东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教给喀什的医生。她还带队下乡义诊,为边疆人民解决诸多疑难杂症。

还有不到半年,张琪就要结束自己的援疆工作了。她告诉记者,这一年半,对于她而言,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并让她从“小我”走向“大我”。

“来到祖国西北边疆之后,才知道党和国家为边疆人民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才更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张琪说,“我衷心希望能帮当地人在医疗健康领域脱贫攻坚,守护他们的健康。”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