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腹部胀痛4个月,同时双下肢浮肿,一查竟然发现下腔静脉肿物“非同寻常”。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个学科近20位顶尖专家,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通力协作,历经9个小时“接力”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据悉,这是全球第二例、全国第一例通过体外循环、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肾静脉切断重建、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病例。
腹中“肿物”作怪让男子腹痛4个月
李先生今年52岁,因腹部胀痛4个月,双下肢浮肿半个月,前来中山一院就诊。患者来诊前一直服利尿药物治疗,虽然脚肿有所减轻,但腹胀仍一直存在,当地检查发现其下腔静脉肿物后建议到中山一院就诊。
接诊患者的是中山大学名医、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教授王深明,他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该患者的病情很严重。王深明马上安排患者进行CT检查,并叮嘱患者检查完一定要找他再诊断,同时继续进行利尿治疗。
CT检查结果出来后,王深明发现该患者的肿瘤堵塞了肝静脉的回流,若用过去的常规方法治疗不太可行。为此,他立即邀请中山大学资深名医、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教授梁力建,肝胆外科教授汪谦协助诊治。两位教授仔细阅读了病人的CT片,认为要尽快将患者收治入院,并通过多学科讨论才能决定手术方案。次日,李先生被安排入院。
手术方案复杂 多学科专家联合完成
6月18日,在肝外科主任、教授彭宝岗的主持下,多学科专家进行了第一次病例讨论,梁力建充分听取各位专家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后,大胆提出了体外循环下行下腔静脉切除,体外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必要时肾切除自体移植的手术方案。
据了解,切除下腔静脉肿瘤后进行自体肝移植和自体肾移植全球只在2015年报告过一例,国内虽有同时进行自体肾移植的个别病例报道,但同时进行自体肝移植尚没有报道,且在中山一院也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手术。因为手术复杂,患者随时有术中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为此需要发挥该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联合全院多学科专家力量共同完成手术。
手术在6月27日进行,该院20位专家9小时的“浴血奋战”,手术成功。手术中,由于个各方快速精准协作,避免了自体肾移植,而自体肝移植是在该院肝移植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何晓顺与王东平副主任合力完成。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梁力建介绍,“当时手术室都是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医生同时在一个手术室进行手术,或等待轮流上场。”
据介绍,术后复查CT人工血管通畅,肝静脉血流通畅,病人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