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媒体中大

【中国科学报】晚期鼻咽癌新疗法“减毒”又“增效”

稿件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06-03 第4版 作者:朱汉斌 通讯员/黄金娟 余广彪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9-06-05 阅读量: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孙颖团队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共12个机构,共同开展了一项利用吉西他滨+顺铂(以下简称G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首次证实该方法有效。相关研究5月31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998年,国际指南推荐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后接受强化的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这一推荐是基于欧美的研究成果。2006年,马骏团队发现额外的辅助化疗对于中国鼻咽癌患者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治疗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研究成果于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当年欧洲指南即采纳了该研究结果;次年美国指南也基于此研究做出相应修订,改变了沿用15年的指南。

然而,仅仅成功“减毒”远远不够,寻找能够“增效”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2016年,马骏团队通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在同期放化疗前增加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三药方案诱导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2018年,美国指南采纳了该研究成果,将诱导化疗定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但三药诱导化疗方案提高了疗效的同时,毒副反应也较大。因此,马骏团队开展了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索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增加GP诱导化疗,是否可以提高患者生存,并且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该研究于201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联合全国共12个机构开展,共招募了480名初诊无远处转移的三四期鼻咽癌患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介绍,这项研究对比了单纯同期放化疗与G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经过对入组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后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进而提高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

该方案可将3年无瘤生存率从76.5%提高到85.3%,3年总生存率从90.3%提高到94.6%。同时,GP诱导化疗方案十分安全,超过95%的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程诱导化疗;GP诱导化疗期间,仅5%的患者出现4度副作用;且未增加患者治疗后患合并症的风险。这为广大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6/346487.s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