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阿者科的村寨里,村里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杨兵叫他一声“小杨哥哥”,调皮一点的男孩子,趁杨兵不注意时,还会直接跑上来拍他一下,然后再笑嘻嘻地跑开。
杨兵出生于1994年,这名重庆小伙目前是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在阿者科,大家都习惯称他为小杨,同时,他也是阿者科的“旅游村长”。
阿者科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保护区内。阿者科人均居住面积较少,村庄经济发展缓慢,人均年收入较低,属于贫困型传统村落。近年来一些村民选择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较为明显,如果不尽快改善村子的经济状况,当地的梯田未来有很大的弃耕可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专家团队应邀到元阳梯田区开展了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和元阳县联合发起了一个项目“阿者科计划”。 2018年6月,杨兵成为该项目第一批来到阿者科的“旅游村长”。
“阿者科计划是元阳县政府和中山大学联合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非盈利性质。核心就是为了保护这个村寨,让保护产生效益,促使村民自动去保护这个村寨。”杨兵说。
在阿者科村挂职的年轻村长、共青团元阳县委副书记王然玄也是一名90后,他告诉记者,当地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把老百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梯田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来。
“要让老百姓在保护遗产当中受益,要让他们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王然玄说,“因为主人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所以我们用阿者科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让老百姓自己参与进来管理,守住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阿者科计划”实际上就是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村集体成立阿者科村集体旅游企业,企业统一对阿者科进行经营与管理,收入归阿者科全体村民所有。通过良好的利益机制调动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强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全体村民在本地干部与外部技术援助人员的带动下,积极参与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三项事业。
王然玄介绍,目前阿者科共有61栋房子,其中有51栋都是国家挂牌保护的一类民居,为了保护好古村落、传统文化和梯田,阿者科以相应的标准来考核并鼓励村民参与其中,并通过分红的形式进行,今年三月,阿者科的村民总分红9万元,户均1600元。
随着来元阳的游客越来越多,阿者科的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富有特色的“蘑菇房”、梯田、村民的生活日常,都成为阿者科的风景。
阿者科吸引的不仅仅是游客,也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青年返乡。今年34岁的高烟苗就是其中之一,前几年他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村里开始发展旅游,高烟苗和妻子都成为了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夫妻俩每月能有35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他们家还开起了农家乐。
“回乡的年轻人现在有几个了,基本都是初中学历,就像旅游公司售票的阿姐和我们说,如果早些年村里有这些工作的话,她们又何必离乡出去,就算工资少一点,但是可以跟孩子在一起,老人也能得到照顾。”王然玄说。
为了更好地管理村子,杨兵和王然玄每天都要在村子里奔忙,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操心。特别是杨兵,元阳,曾经对于他来说就是纪录片上出现的地方,而如今这名阿者科的“旅游村长”,提起村里的事情,大到村情村貌,小到哪个小孩的名字,他都能脱口而出。
“如果把村理解成一个店面,那么我们就有点像驻店的店长,就是管这个店的,水管断了要管,来这里的游客有什么不理解,也要去解说。还有一些大的团带进来,还要去接待,这些都是我们来负责,村里面出了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去对接。”杨兵说。
如今,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模式带动示范效应明显,阿者科每年约有 2 万人次入村参观游览。据元阳县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 年至2018 年,元阳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322.04万人次,旅游收入200.57亿元,旅游人数及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杨兵看来,阿者科的优势是它的淳朴,整个村落还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一个活的村庄,人文的东西还在,外来的人到了村子里,除了看村庄以外,还是想看一看人文方面的。”
作为阿者科的“旅游村长”,杨兵一年的任期马上就要到了,他说,“阿者科计划”的实施预计需要3年时间,期望通过3年培育出阿者科本地的运营团队。
“我只是过来开荒的,之后继任者还会来这里继续推行阿者科计划。”杨兵说。
原文链接:http://yn.xinhuanet.com/original/2019-04/11/c_137965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