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内外,“中山医”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今年,广东省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推出9家重点建设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附属一院)就在其中。
近日,中山大学副校长、附属一院院长肖海鹏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卫生强省、提升广东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 该院的精准医学研究院已开始投入使用,推动医院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实施广东省“登峰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造平台 促研究与临床相互转化
附属一院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建设大平台、培育大团队、争取大项目的“三大建设”为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肖海鹏介绍,以大平台建设为例,医院从临床出发,打造了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样本库为一体的精准医学研究大科学平台,推动高水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水平,已列入了医院重要建设工程。
目前,围绕优势学科,医院逐步凝练出肿瘤、心脑血管与代谢病、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等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性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相继同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全面共建协议,与卡尔加里大学建立中加精准医学联盟,引进国家卫健委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核辐射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全国4家),启动“2030”临床研究计划,升级了已容纳42万样本的生物样本库,临床与基础研究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2018年投入使用的精准医学研究院一期工程占地4000平方米,二期工程和南沙院区独立的科技创新大楼也正在规划动工,届时还将增加科研场地6.3万平方米,为精准医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建梯队” 推动人才队伍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附属一院近年来结合已确立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平台的功能定位,以及先进大型关键设备要专职人员操作管理的要求情况,制定了分层次引进各类人才的工作原则,为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肖海鹏表示,医院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建人才队伍梯队,推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他说:“我院针对高端人才及团队,实施‘五个五’‘三个三’团队及个人支持工程。针对青年人才,实施柯麟新锐计划、柯麟新星计划和柯麟新苗计划。”目前已有21个优秀团队、5名高端人才和106名青年人才受到资助, 先后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如引进了国际烧伤学会主席、哈佛大学Ronald Tompkins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教授等,同时挖掘和培养中青年杰出人才,助力学科大团队建设。
肖海鹏表示,当前医院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蓄水池效应不断放大。近年来,该院的国际声誉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临床医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位列全国第2位,在2018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七、华南地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