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信息时报】广州科学家撕下肿瘤细胞“伪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

稿件来源:【信息时报】2018-9-19 第A12版 作者:记者/蒋隽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黄迪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8-09-19 阅读量:

如何撕下肿瘤细胞的“伪装”对抗恶性肿瘤?昨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撕下肿瘤细胞的“伪装”

肿瘤的免疫治疗如今正“当红”。说起免疫治疗,得首先理顺一条逻辑链:我们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肿瘤细胞,并把这个信号告诉肿瘤特异T细胞。这样,T细胞便可“攻击”肿瘤细胞。然而,有的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可伪装成“好人”,逃过T细胞的“眼睛”;有的则非常能耐,还可以反过来攻击T细胞,抑制它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免疫逃逸。

科学家们这些年醉心于研究如何撕下肿瘤细胞的“伪装”。从不同免疫逃逸机制下手,考虑如何让机体调动或产生持久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抗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在2013、2017两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年度科学突破。尤其在治疗淋巴瘤、黑色素瘤等方面,免疫治疗效果显著。然而针对乳腺癌等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仍比较微弱。

宋尔卫、苏士成教授团队便针对他们擅长的乳腺癌研究展开了探索。他们发现,肿瘤会“引诱”肿瘤特异T细胞对它“手下留情”。

这其中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关键角色“长非编码RNA NKILA”。当T细胞安静时即还没有激活时,NKILA同样很安静,呈低表达的状态;然而,T细胞忙碌起来的时候,NKILA也开始大量表达。此外,有一条重要的“生死通路”——NF-κB通路。它激活时T细胞能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从而打击肿瘤。研究者发现,NKILA一旦大量表达,便会抑制NF-κB通路,那么T细胞的“火力”就会被大大减弱,肿瘤细胞也会“嚣张”起来。

将开展一期临床研究

那么,该怎么用好这一系列机制呢?现在一种很流行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通过分离病人自身的淋巴细胞,经过基因修饰,使T细胞的功能增加,再回输至病人体内,达到杀灭肿瘤的治疗效果,这被称为过继性免疫治疗。

研究团队在体外对T细胞进行了修饰,沉默了NKILA的表达,再将T细胞回输至患了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体内,NF-κB通路便会维持在激活状态。他们发现,如此一来肿瘤内的T细胞明显增多,被杀伤的肿瘤细胞增多,肿瘤明显缩小。

这项研究成果于9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免疫学》杂志上。该成果有两大意义,一是发现长非编码RNA NKILA促使肿瘤特异T细胞被诱导凋亡,使之不能杀伤肿瘤细胞,造成免疫逃逸。第二方面是更重要的,NKILA可以作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的靶点,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宋尔卫说,目前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免疫治疗中心的平台,他们计划开展I期临床研究,即初步对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和肿瘤细胞基因治疗相比,这一方法是在体外修饰细胞,更可靠、安全。

原文链接:http://epaper.xxsb.com/html/node/2018-09/19/A12.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