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光明网】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实施进入新阶段

稿件来源:光明网2018-7-30 作者:雷爱侠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8-07-31 阅读量:

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实施进入新阶段,其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立项。这也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记者从7月30日在深圳市召开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暨可研报告编制启动会上获悉的。

目前,广东建设了若干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但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广东省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从“外来输入型”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型”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落地深圳支撑深圳自主创新发展抢占国际科技前沿制高点的里程碑,更是落户深圳光明创新城为深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柱。

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李渝红在致辞中表示,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建设是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大学加强合作,以高校为科研载体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有益探索。她希望项目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高起点、高标准的标杆,成为全国典范。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瑞军表示,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意味着广东省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此开始由“引进来”迈向到“自主滋生”的新格局,装置的建设将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实力的持续攀升的里程碑,希望团队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中心。

深圳市政府吴优副秘书长代表深圳市政府致辞。他说,深圳市从2017年启动“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其中就包含“科技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在高新技术研发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研究方面仍存在短板。深圳正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中山大学将引力波项目落户深圳意义重大,深圳市政府对项目充满期待。他表示深圳市政府会一如既往强力支持,希望引力波设施早日建成。

随后,中山大学罗俊院士介绍“天琴计划”、中咨公司马超英主任介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研工作要点、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涂良成教授汇报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叶贤基教授汇报星间激光干涉测量研究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周泽兵教授汇报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研究进展等五个专题报告。

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中山大学牵头实施“天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以服务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为核心目标,通过建设空间复杂环境模拟系统、超高精度惯性基准模拟系统、长基线激光干涉测量模拟系统、数值仿真与数据应用系统四大系统,形成对空间引力波探测进行全系统模拟的能力,为解决空间引力波探测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高精度惯性基准、超远距离星间测距、太空复杂环境影响的精确评估、多自由度编队控制等核心技术难题提供大型复杂科学系统支撑。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国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提供系统完整、精细可控的模拟环境和全新研究手段,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中心。

引力波研究设施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建设内容之一,2016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设施“十三五”规划时,本项目通过了领域专家组的初评,进入到了最终的20项复评名单,最后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后备项目。

2017年,深圳市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三五建设遴选项目,将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纳入《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予以重点支持。中山大学组织校内优势科研力量、委托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地面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经反复研讨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完善。项目于2017年12月4日通过深圳市创新中心组织的建议书预审会,并于2018年2月1日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项目建议书评审。日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地面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立项,项目建设选址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总投资预算超过10亿元。

原文链接:http://difang.gmw.cn/2018-07/30/content_3019445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