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帮扶陕西富平县医院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8-08-04第A05版 作者: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林伟吟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8-06 阅读量:

“现在我精神好多了,还可以做一些农活。”听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专家要来,54岁的陕西省富平县农民齐顺安起了个大早,坐了20公里的车,想要再向这些广东医生当面道一次谢。

2018年4月,在多方努力下,富平县医院建立了放疗科,肺癌患者齐顺安成为了第一例在“家门口”接受放疗的患者。如今,他已基本痊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陕西富平县医院的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从2016年7月开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介绍,医院不仅致力于推动科学精准帮扶,还强调落实、落细,让更多基层患者在家门口看大病。

近日,笔者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来到陕西富平,探访跨越2000多公里的粤陕共建帮扶故事。

“在家门口看病,方便也放心”

2017年高考后,郞女士带着18岁的女儿来到了富平县医院,希望看广东来的呼吸科专家。几个月来,女儿难愈的咳嗽始终让她忧心。

当时驻点帮扶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林洁带领县医院医生,为她女儿做了支气管镜检查并对症治疗。郞女士说,去西安路途较远,大医院还要排队。“有大专家来帮扶,我们在家门口看病,方便也放心。”

帮扶带来的改变,富平县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桦也深有体会。此前,医院虽然也有支气管镜设备,但是技术一直不到位。白桦说,黄林洁指导科室规范和标准地使用支气管镜,还带来了不少新技术。“广东来的专家与科室一起奋斗在一线。如今,富平县医院支气管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呼吸科的常见病患者基本在当地就能看好病。”

同样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还有肺癌患者齐顺安。7月25日,他专程来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刘宜敏和帮扶团队道谢。刘宜敏查看了他带来的最新CT结果,3个月前直径约3.5厘米的肺部肿瘤,经过26次放疗治疗,如今肿瘤已经基本消失了。

笔者实地探访了富平县医院放疗科。安全、规范的放疗室,国产先进的直线加速器设备,再加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技术帮扶,让这个县级医院增加了对抗肿瘤“病魔”的底气。

富平县医院内五科主任党进胜介绍,截至7月中旬,富平县医院共计实施放疗治疗病人累计32例,治疗完成20例,均效果良好。“目前,食道癌、肺癌等多项肿瘤放疗,我们都能开展了。”

传“绝招”给帮扶医院

结束驻点帮扶一年多,富平县医院的医务人员还记着叶伟。

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一批来富平帮扶的医生。在技术上,他带领富平县医院骨科团队,实现了“椎体成形术”从0到100例的飞跃;在生活中,他利用休息时间,坐着公交车下乡,几乎走遍了富平县15个乡镇卫生院,义务培训乡镇医务人员500余人次。

富平县医院院长高东五介绍,面对水土不服和条件艰苦等困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帮扶人员都没有一句抱怨。通过精准、务实的技术帮扶,富平县医院的学科渐渐有了专科特色,也开展了很多从前没有的新术式。

“低调、务实、包容、进取,是我们医院的文化基因,也是帮扶医生的最好写照。”宋尔卫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强调科学精准帮扶。根据富平县医院的需求和特色,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提出要帮扶建设大平台、大团队和大学科群,通过特色专科带动医院发展。医院还注重发挥专科优势,把“绝招”植入帮扶医院。

宋尔卫说,未来将推动建立富平县医院心脑血管、肿瘤和妇儿的三大学科群建设。通过驻点帮扶和柔性帮扶,真正做到“落地、落细”,助力解决当地看病难的问题,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介绍,医院建立了“按需帮扶、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帮扶无期限”的帮扶原则。除了对富平对口帮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还积极参与援疆、援藏、援外等多样化的医疗帮扶工作,许多党员医务人员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参与帮扶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医务人员也积极申请入党。

“帮扶医生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我们也珍惜这割不断的情谊。”高东五说,自从对口帮扶以来,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都高度重视,每年都来富平县交流指导。“交流多了,走动多了,两家医院就像走成了亲戚。”

原文链接: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8/04/content_7742537.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