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连开4天!中大毕业典礼来了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8-06-28第A05版 作者:贺蓓 何玉帅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6-28 阅读量:

中大校长罗俊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昨日,中大毕业典礼举行

毕业生在校园内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毕业典礼来啦。每年此刻,都是一次闪亮亮的遇见与告别。与去年一样,中大毕业典礼连开4天共16场,今年共有14842名毕业生。中大校长罗俊将与这些毕业生一一握手并颁发学位证书。首场毕业典礼上,广州市政协主席、中大哲学系77级校友刘悦伦分享了自己的三个遗憾。

毕业生获赠定制纪念版校徽

今年中山大学共有14842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7514名,硕士毕业生5453名,博士毕业生1248名,还有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等。首场毕业典礼上,中大校长罗俊与毕业生一一握手并颁发学位证书。

执权杖入场是中大毕业典礼上多年的特色。首场执权杖的依然是中大中文系教授黄天骥,1956年他从中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大任教至今62载。

“权杖很神圣,内心很受鼓舞,它凝聚着中大情师生情,每年毕业季,我也和毕业生一样很兴奋。”黄天骥笑说。他送给毕业生的祝福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你们一定可以克服困难。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一定要不断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大校友总会和中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给每一位毕业生特别定制了一枚镌刻着姓名+学号的纪念校徽,总共有1 .7万余枚。不少往届毕业生都直呼“羡慕嫉妒”。

校友演讲分享三个遗憾

“1981年当我和同学从这所著名学府毕业时,也曾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一场毕业典礼,也曾梦想希望能从校长手上接过毕业证书,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我们没能实现这梦想。30多年后,今天回来参加学弟学妹的隆重毕业典礼,也算是弥补了我个人的一个人生缺憾。”昨日中大首场毕业典礼上,广州市政协主席、中大哲学系77级校友刘悦伦作为校友代表演讲。

他分享了自己的三点遗憾。第一个遗憾是自认为学识面太窄。中大校训要求毕业生“博学、笃行”,就是要“跨界”学习。“我是哲学系77级学生,当时的教授诚恳告诫哲学系学生,不仅要学习哲学和社会科学,同样要学习自然科学。这个告诫我听进去了,却并没有很好践行。”他建议,文史哲的同学毕业后要继续通过不同方式,补充理工科知识,尤其是前沿的科技知识、新型产业知识。这对文科学生绝对是有利的。

第二个遗憾是浅尝辄止。他说,中大校训要求“慎思、审问”。对学问、工作要穷根追底,思考要彻底明白,做事要力争完满。“我在母校读书前后经历了20多个工作岗位,‘工农兵学商,就差扛过枪’。每个岗位时间工作比较短,形象地说,就是几十年不停‘挖坑’。40年工作了20个单位,挖了20个坑,数量很多,但深度不够。阅历丰富识人较多,但明显的弊端是浅尝辄止,在每个岗位上难以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刘悦伦说。如果重新选择,未必从事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但在尝试不同岗位中,不建议过于频繁变动,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机会,老老实实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干一段时间,直到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个遗憾是对合作共赢的人生价值观领悟迟了点。刘悦伦说,2015年毕业典礼上,罗俊校长给中大毕业生赠言“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激励学生立志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寄托了学校对学生的殷切期盼。如何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他表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体验和观察后,发现真正的精英和帅才不仅个人能力超强,同时善于帮助他人成功。正如孔夫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要有意愿有能力帮助其他人成功,能越多越好帮助其他人成功,自己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或者说帮助他人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是我在20多个工作岗位的深刻体会,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需要他人帮助,形成团队,需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当我们领悟到这一点时,应当心中充满喜悦,事业也会比较顺利。”

刘悦伦说,希望自己分享的几点遗憾对文史哲同学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有所启发,不至于成为没有意义的灌输。“如果说这仅仅是一点心灵鸡汤的话,可能这会成为我的第四点遗憾。”现场掌声热烈。

刘悦伦演讲后,中大特意在毕业典礼现场给他准备了一个惊喜。中大校长罗俊给刘悦伦颁发了毕业证书。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8-06/28/content_35456.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