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深圳商报】中大深圳校区设计源于“凤引九雏”

稿件来源:深圳商报2018-06-13第A03版 作者:李秀瑜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6-13 阅读量: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昨日正式启动建设,这所大学究竟“长啥样”?记者昨日从市建筑工务署获悉,中大深圳校区设计灵感来源于“凤引九雏”的典故,寓意社会繁荣,吉祥如意。

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大深圳校区选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积144.8公顷,总建筑面积超过129万平方米。建设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婆山及周边区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中大深圳校区主体工程将于2020年和2021年分两批竣工。未来,中大深圳校区可容纳2万余人在此求学。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校园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及意象,并具有岭南建筑特色,体现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对中山先生精神的诠释,并设置孙中山铜像,继承和发扬中山大学历史校园(广州康乐校园和石牌旧校园)的建设传统,体现“形神兼备、和而不同”的原则。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凤引九雏”的典故,寓意社会繁荣,吉祥如意。校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域地块位于光明猪婆山。园区设计为绿水环绕、绿草如茵,建筑群整体造型端庄有序、疏密有致、整洁大气。俯瞰规划设计图,好似一只羽翼渐丰、欲展翅飞翔的凤凰。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实验区和学生综合服务中心、教工综合服务大楼组合成凤凰的身体,食堂和“医理工文”四大组团则为凤凰的羽翼。

保留原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医理工文”是中山大学的四大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中大深圳校区将以医科组团和工科组团为主要优势,文科组团和理科组团为辅助优势协同发展。

深圳校区将保留原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内含多个人文景观,其中以中山大学牌坊、主校门,孙中山先生雕像、图书馆为标志性建筑物连成的中轴线,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石牌旧校区遥相呼应,体现“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

图书馆是最重要标志性建筑,位于校园的核心地段,整栋建筑依山而建,鸟瞰整个校园。既体现了莘莘学子对知识殿堂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中山大学“吾校矗立,蔚为国光”的精神风貌。图书馆建成后可藏书300万册,将对深圳市民开放。

保护生态,建设绿色智能校园

深圳校区规划灵活,东生活区顺应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为保护生态,创造性的规划让西生活区一大片的荔枝林得以保留,每年6-7月,这里将传来阵阵荔枝果香。

校区建造在照明、暖通、给排水等其他能源利用方面均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和人工智能科技,并利用海绵原理建造雨水花园,通过节水灌溉、绿化灌溉多种方式节约水资源,减少光、声、热等能源污染。

校区以建筑物为平台,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智能终端建成“智能校园”综合应用系统,构建云平台。

原文链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1806/13/node_A03.html#content_391305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