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志兵: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禀赋去引导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8-05-04第A20版 作者:李钢 李劲峰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5-04 阅读量:

卓越名师 系列报道之2

总策划:陈建洪 协调:晁炎 采写:李钢 李劲峰 摄影:汤铭明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禀赋,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禀赋。”谈及自己的教学体会时,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志兵这样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志兵成为一名大学物理老师。一晃之间,他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坚持了将近三十年。

李志兵

三十年里,他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欣慰于高素质学生的不断涌现,也会调侃自己从一名青年才俊,变成了一名理论物理界的“老人”。

初为人师 真心热爱物理学

李志兵回忆说,在他刚刚走上教师讲坛的时候,国内的高校科研、教学的条件都比较艰苦,既没有丰裕的科研文献可以阅读,也没有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参与,甚至于,买一张去外地参加学术活动的火车票,都能让自己捉襟见肘。

而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凭借着对理论物理的真心热爱。“性格使然,我的个性是比较安静的,那时候,条件虽然差一点,但是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看书,思考物理问题。这样的状态,让我很享受。”

世纪之交,教育环境开始得到不断的改善。尤其是在2004年前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随着高校的扩招,特别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师的待遇、科研的条件都在不断改善。”

那时起,中大物理学院的学生也从原来的100多人,迅速增加到300多人。教学的任务变重了,但是对于李志兵来说,却是最累也最有成就感的时期。“科研经费充足了,也有更多的活要干,我也承担着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压力很大,但是干劲很足,都希望能够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做出成果来。”

时代变迁 高素质学生越来越多

不同历史背景下,一代代学子也呈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李志兵说,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才开始认识什么是科学,而如今,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学生不断出现。

“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对于学生们素质的影响。每年都会发现,有些本科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在读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时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可以无止境地去发挥他们的天才。”

他还记得,曾经有个学生,本科时已经展现出卓越的天赋,数学水平相当高,而且精通广义相对论,甚至在冷僻的微分几何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准。此后,李志兵将这名学生推荐给了著名数学家朱熹平,由两人联合进行指导。

“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可以明显感觉到,高素质的本科生越来越多,或许在我们做学生的那个时代,也有这样有天赋的学生,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发挥出来。而在当下的环境下,更多有天赋的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华。”

如数家珍般,李志兵说出那些让他印象深刻、而且已经在物理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学生的名字。但是,他却强调,自己虽然给这些学生上过课,但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主要还是这些学生自身的素质很强,而且对于这个学科很有热情。”李志兵谦虚地说。

教学相长 习惯了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

李志兵经常要参与“理论物理国际班”的教学活动,这是一个以培养物理学接班人国际视野为目的的特殊教学班,每年,仅有少数被认为适合从事理论物理学的学生才能进入这个教学班。

而在教学与讨论的过程中,李志兵坦承,很多学生的思维让他都已经跟不上了。

“我已经习惯了回答不上来学生们的问题。譬如说,一些同学对量子引力很感兴趣,但是我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基本上都不会。”李志兵说。

他认为,物理学领域的很多问题都很难,学生们的思维是发散的,作为一个老师,得承认自己对于一些问题并不了解。

“培养一个好学生其实很难,但是要毁掉一个学生却很容易。所以,我自己的原则就是,绝对不会添油加醋地去教课,更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轻易发表意见。”

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李志兵却依然享受着教学的过程。

“我很享受教学的过程,虽然这么多年下来,同一堂课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是每一次讲授给学生们听的时候,自己也会产生新的理解和想法,这也算是一种乐趣。”李志兵说。

对于李志兵来说,这个时代既带来欣喜,也会让人担忧。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样,在塑造着新时代的学生——一方面,使得这些学生知识面广,博学而善辩;另一方面,也提供着足够的诱惑,让学生们沉溺。

他一方面谆谆教导,希望学生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一方面还会告诉学生们,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一定会变得和想象的不一样,明天一定是想象不到的样子,所以自身的素质一定要提升,才能从容应对变化的世界。

寄语学子

多钻研, 为将来的腾飞作准备

“学理论物理,有什么用?”经常有学生问李志兵这样的问题。

对此,李志兵坦言,并非每个学生将来都会坚守在物理学领域,也并非每个学生都适合在物理学领域发展。

“理论物理很好玩,一方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需要很强的想象力,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这些年来,科幻小说、电影的流行,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宇宙学、量子力学领域的兴趣。这些是好事情,但是对于一个物理学院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够,他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李志兵经常提醒他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多学东西,为将来的腾飞作准备。“这就如同一个人天天坚持举哑铃一样,虽然锻炼效果不是每天都能见到,但当真正需要干力气活的时候,这每天的锻炼成果就能派上用场。”李志兵经常用这样的比方来提醒学生。

他会告诉学生们,如果仅仅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肤浅的认识,知道时空扭曲之类的概念,其实意义不大,只有真正钻研进去,搞懂很多内在的东西,才能发现另一片天地。“所以,我一直强调,理论物理学不是那么好学的,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但是我相信,哪怕将来写科幻小说,有着扎实理论基础的这些学生也是很有优势的,至少写出的作品,没有人敢轻易挑你的毛病,说你写得不对。”

在接受采访中,李志兵一再强调说,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适合做什么。

“其实,很多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在物理学领域发展,但是他们在其他的领域也能够有不错的作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成绩。”李志兵说。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8-05/04/content_69182.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