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援外医疗队让500多名患者重见光明。” 在9日举行的2018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博鳌推介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援外医疗队成员张新愉副教授讲述了该院副院长、我国著名白内障专家陈伟蓉教授带领的眼科援外医疗队连续五年赴南太平洋、印度洋岛国以及非洲国家播撒光明、带徒授学、传递友谊的故事。这个由四位医生组成的眼科援外医疗队,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外援医疗队。但他们在五年中完成了500多例高难度的复杂性白内障手术,“广州技术”。
中国医生变身“光明天使”
“从2013年起,我和我的四人医疗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医疗援外路。”陈伟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五年来,从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汤加到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从非洲国家加纳、塞内加尔到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由他们播撒的光明。
“我们做的手术,很多都是当地甚至是其他国家都宣告无法手术的高难度手术,还有一些手术是即使在我们国内也很难完成的复杂性白内障手术。”陈伟蓉说,但她和她的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了极限,全都成功地完成了手术,而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在当地患者的心中,这支眼科医疗队就是他们的光明天使。诊室里,手术台上,经常会有重见光明的患者拉住他们的手,连声说“Thank you, Chinese doctor”。
最让陈伟蓉动容的,是瓦努阿图的一位七旬阿婆。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已经失明五年,还截去了双肢。“老人面容慈祥,笑容温暖,说话轻声细语,我告诉我自己,一定要让这个可怜的老人重见光明。”陈伟蓉说。老人已失明5年,还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设备又十分简陋,手术困难程度远远超乎陈伟蓉的想象。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老人终于重见光明。
去年,陈伟蓉带领医疗队再次来到这个诊所时,迎上来的是老人的女儿。她告诉陈伟蓉:“母亲已经去世了,但她是带着微笑离去的,因为她看得见去天堂的路了,已经没有遗憾了!”陈伟蓉泪如雨下。
带徒授学提供“广州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陈伟蓉看来,医疗援外,仅仅为当地患者看病是不够的。“我希望能教会当地的医生做白内障复明手术,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她说。
在马尔代夫,她收了两名“徒弟”。从患者的检查和筛选到器械准备,从手术操作的要领到每一个步骤的细节,陈伟蓉和她的团队,全都手把手地教。如今,两个“徒弟”都学有所成。“我们第一次开始医疗援外时,我就提议在白大褂的左袖上绣上国旗。”陈伟蓉说,后来她设计的“国旗白大褂”,成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援外的标配。
“穿着绣有国旗的白大褂在异国行医,我是想告诉自己和我的团队,踏出国门,要时刻把祖国记在心中。”陈伟蓉说,她和她的团队也时刻记着,他们是广州走出去的医疗团队,代表着眼科治疗的广州水平,向世界传授的也是眼科治疗的广州技术。
2013年,我们医疗队第一次来到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那里风光秀丽,但医疗条件却很原始,岛国常驻眼科医生少,因白内障失明的病人很多。当我们到达驻地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小诊所时,那里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当地民众。一位由女儿用轮椅推着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脏病,因为白内障,已经失明多年,总喜欢让女儿推她到海边听海浪声。我们医疗队的队长亲自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第二天揭开纱布时,重见光明的老人一脸的欣喜笑容,让我至今难忘。时隔两年,我们再次来到瓦努阿图这个诊所时,那位老人听说中国医疗队要来,早早来到诊所门口等候,向我们表示欢迎和感谢。然而,2017年,我们第三次来到这个岛国,欢迎我们的却是她的女儿。她告诉我们,老人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微笑离去的,因为她看得见去天堂的路了。
在过去的五年里,像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到过的南太平洋岛国、印度洋岛国和非洲国家。在那里,我们中山眼科中心援外医疗队完成了500多例复杂性白内障手术。我们的援外医疗为播撒光明、传递友谊架起了美丽的桥梁。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04/11/content_9_2.htm?v=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