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突破体制限制 打造新时代新型大学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8-03-07第08版 作者:何瑞琪 龙锟 卢文洁 卜瑜 蒋偲 耿旭静 申卉 廖靖文 李大林 杜安娜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3-07 阅读量: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一直都是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来自广东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教育界人士,中山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罗俊和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备受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索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广东高校应该培养更多博士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谈及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把目光对准了 “博士生”这三个字。他说,广东每万人博士生平均招生计划仅为0.33,低于全国0.54的平均水平,这与国内先进省市有一定差距,建议国家增加广东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尤其是博士生指标。

作为高校代表,罗俊特别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罗俊表示,中山大学对学校的管理干部、学生辅导员进行了全面的革命传统教育,做到培训全覆盖。“我们要利用暑假时间,把所有的干部分班带到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基地去学习。”

罗俊说,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是一流大学普遍的办学规律。“综合性保证了一所大学多个学科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占据一流地位;研究型使得一所大学有能力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建议增加广东博士生指标

针对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罗俊提出了两个建议。首先他希望能够加快增加高校博士生招生和培养数量。“据统计,美国每年博士毕业生约为18万人,我国的博士毕业生仅为5.5万人,我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博士毕业生数不及美国的1/3。”其次,他希望能够加大对广东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因为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导致的创新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广东进一步支撑全国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突出短板。

罗俊表示,广东正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建议国家增加广东高校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指标,从而为广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建议粤港澳创建“湾区联合大学”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是深圳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名教育界人士。李清泉建议,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粤港澳合作创建一所“湾区联合大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跨越式发展。李清泉说,“这次全国两会,提出的《关于创建湾区联合大学 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议》,是根据自己这几年在深圳大学工作的经验,以及与粤港澳三地各大学相关人士交流讨论而形成的”。在李清泉看来,创建“湾区联合大学”除了能够促进强化湾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各自政策和制度优势,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突破合作办学中涉及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的限制。

打造“湾区联合大学”

对“湾区联合大学”的定位,李清泉认为,它是一所由中央政府授权,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学合作创办,社会广泛参与,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

“‘湾区联合大学’是各加盟大学的延伸与会聚,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时代新型大学。”李清泉进一步解释说,“虚”指的是这是一个湾区各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指的是它有自己的实体学校。李清泉建议“湾区联合大学”可在深港边界的河套地区、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分别设立校区,一校三区,实行统一管理、特色发展。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回应委员热点关注

要重塑高等教育生态

“今天大家给我的这顿大餐,是比春节期间的年饭还要丰盛的精神大餐!”昨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讨论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听完政协委员们的建议后,如此感慨。他说,政协委员们的发言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重点难点,质量之高让他很受启发。他还立下“军令状”:今天提出的大多数建议都能转化为今年的决策。

发言伊始,陈宝生首先回应了去年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中委员关注的7大问题在2017年的落实情况。他表示,对于民办教育问题,去年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十四部门印发了分工方案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建立了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正在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将马上公布征求意见,今年还要筹备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而对“双一流”建设问题,去年制定印发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办法,确定了建设名单,同时制定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地采取措施,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建设。

重视高等教育学术生态 不助长对“教育GDP”追求

“我们要重视高等教育的学术生态问题,不能助长对‘教育GDP’的追求,要让学校学者专注于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悦宇认为,大学应该进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自我革命”,让教师安心教书和潜心学术,学生刻苦学习和追求创新。

陈宝生表示:“我们要在改革中,让教育回归自身的职能,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他认为,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四个回归’提出一年半后要对执行情况做一次评估检查,这是两年来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共识最高的问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在发言中指出了高考状元的炒作问题。唐江澎直言,炒作状元加剧了生源抢夺的学校教育竞争,恶化了基础教育的整体生态,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017年,我们牛刀小试,效果初显。”陈宝生介绍,2017年高考前,教育部党组要求所有高校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主流媒体没有一个炒作的。”他也坦言,这当中存在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关系,今年,在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里,又重申了这一条。“今年是把它上升为制度安排。”

体育引进高考路还很长 体育教育薄弱是社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来看,体育教育仍然是教育的短板。他建议,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和学校业绩考核,对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学校和地区所在的单位评优评奖中应该实行一票否决。他建议,拓宽中考体育考试科目,将体育纳入考试科目是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陈宝生回应:“体育在考试中要占多大的比重,特别是怎样引入高考,这个路可能还很长。”他表示,目前很多专业都希望能够进高考,但还是要考虑高考改革的方向。他认为,现在体育教育比较薄弱,体育教师比较短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03/07/content_10_2.htm?v=13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