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深圳商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深圳有望再添一家中大医学院附属医院

稿件来源:深圳商报2018-03-07第A04版 作者:张妍 崔霞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3-07 阅读量:

6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发言表示,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以中大医学院8年制博士生为例,每年招生指标只有100个,他认为至少应该增加至500个,才能满足像深圳这样创新引领城市对高水平医疗人才的需求。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布局新兴工科

罗俊表示,目前中山大学已经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广州校区主要方向为文理医,珠海校区创建了海洋学院,深圳校区布局了新兴工科,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过去3年,中大投入资金16亿元进行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文理医工各学科实力稳步快速提升,在国际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中中大已经稳居国内前十位;中大三年以来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3100人,近40%从海外引进;科研经费总量跃居全国前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人文社科项目跃居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跃居全国第二;本科生录取分数、本科生继续深造率均有大幅提高。

罗俊说,中大办学坚持“三个输出”,一是输出高水平人才,二是输出科研成果,三是输出研发机构。中大每年本科与研究生毕业生都达到1.4万名,向社会输出大批高水平人才。

罗俊透露,中大医学院共有10家附属医院,还有一家正准备签约,有望落户在深圳。“这些附属医院分布在广州、深圳和珠海,每年门诊量超过2000万人次,我们还有一些托管医院分布在大湾区各城市。”

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指标应增5倍

为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罗俊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能够加快增加高校博士生招生和培养数量,“博士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博士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科研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美国每年博士毕业生约为18万人,我国仅为5.5万人,我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博士毕业生数不及美国1/3。显然,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

深圳是一座创新引领型城市,但深圳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对医疗高水平人才渴求强烈。近年来,中大医学院附属第八医院、附属第七医院相继落户深圳,但整个中大医学院每年8年制博士生指标只有100名,“按照这个速度深圳要靠中山大学医学院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的话,50年内都难以满足。”罗俊建议,应该将博士生指标增加至500名。

原文链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1803/07/colA04.html#c31376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