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广东奥运第一人黄英杰后人中大寻根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8-02-11第7版 作者:杨敏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8-02-12 阅读量:

1936年,中山大学农学系学生黄英杰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成为首位在奥运会亮相的广东运动员;1940年,黄英杰毕业后留校任职法学院体育指导员;2012年,本报《奥运文化大发现》关于跨栏项目的广东篇让这段珍贵的历史重见天日,当年恰好是黄英杰百年诞辰;2018年,就在平昌冬奥会开赛前夕,黄英杰远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后人回国寻根,在本报的牵线搭桥下首次走进中山大学,获赠80多年前黄英杰学籍表、成绩表、入职履历表等珍贵史料复印本,并由如今在中大任教的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洁雯相陪下来到怀士堂的中大校训前驻足留影。

本报奥运报道牵线搭桥

6年前,本报在伦敦奥运会前推出《奥运文化大发现》《奥运文化大穿越》《奥运列强大扫描》等多个独家、重磅的大型系列报道,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奥运盛宴。其中,《奥运文化大发现》跨栏项目广东篇的主角,就是黄英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山大学的学生黄英杰、叶北华、黄记良三人参加了田径、足球比赛,是中国奥运的先驱之一。其中,黄英杰是农学系学生,田径110米高栏,成绩16秒。他此前最好成绩是15秒7。”凭借一段寥寥几十字的史料,本报著名体育记者陈伟胜通过多次深入档案馆研读、综合历年搜集的史料、跨越美国、加拿大,纵横广东全境,对其居住在海内外的子女和亲友的访谈,采写出内容扎实的独家报道,让这段感人至深的珍贵历史重见天日。

《奥运文化大发现》跨栏项目广东篇在2012年3月31日刊登在《广州日报》体育版,黄英杰当时已经去世10多年,他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子女通过广州的亲戚朋友看到了报道之后十分感动,文中很多故事的细节,尤其是黄英杰当年为了参加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与经历的坎坷,都是他本人后来因为性格低调而并没有过多向儿孙辈提及的。他们一直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兄弟姐妹一起回到祖国,到父亲的家乡寻根,到父亲当年刻苦攻读的母校看看。终于,这个计划到了今年成行。

黄英杰的子女、女婿等一行8人本月回到了祖国。他们首先回到了老家、也就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台山。1912年,黄英杰出生于广东台山县白沙镇。他从小热爱体育运动,尤其在田径方面展示出相当的天赋,加上生在排球之乡,他的球技也在当地数一数二。1932年,20岁的黄英杰在台山县第五届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田径全能(跳远、200米、1500米、铁饼、标枪)冠军,成为当地的体育新星。2008年,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国际体育和医学博士徐亨先生与黄英杰的亲友曾经回到他的母校台山白沙西村绍宪学校,举办“黄英杰运动会”,共同缅怀这位广东奥运第一人。黄英杰女儿黄香子和儿子黄河亮告诉记者,这次回台山老家主要是修葺祖屋,也再次追寻父亲当年从台山走向世界的奥运足迹。

张洁雯感慨像穿过时光隧道

当范振国把黄英杰当年的学籍表、教职员履历表等珍贵资料的复印本交到黄香子手上时,黄家后人无不感动至哽咽,他们没有想到父亲的母校对这些资料如此珍而重之,“毕竟是8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的奖杯、奖牌和奖状,他都在抗战期间丢失了,我们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还有人记得我们的爸爸……”黄香子感动得好几次红了眼眶。

为了让现场气氛不要过于哀伤,她的丈夫区协锵赶紧补充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原来,黄英杰生前十分低调,也从来没有吹嘘过自己对中国体育事业曾经作出的贡献。但是,他偶尔会跟孙辈们提起自己参加过奥运会。“虽然只是片言只字,但是孩子们都十分惊喜,参加过奥运会在他们看来是很不了解的大事,但是爸爸在抗战期间撤离广州,所有奖牌和奖状都丢失了,苦于没有证据啊。这下好了,我们终于从中山大学带回了珍贵的史料,孩子们肯定更加崇拜他。”

在见面会尾声,张洁雯赶到,对于能够与中大80多年前的奥运选手后人见面,任教于中大的她直言十分荣幸,“看着黄老前辈当年的学籍表,与他的儿女们在中大相聚,我就像通过时光隧道穿梭了过去的一个世纪,而奥运会成为我们之间的纽带。”

黄香子等人看到奥运冠军可高兴了,纷纷与她合影。原来,黄家人多少遗传了黄英杰的运动天赋,几姊妹在学生时代都入选了学校田径队,孙辈中还有游泳健将,羽毛球则因为深受当地华人喜欢而成为黄家的最受欢迎体育项目之一。“这次到中大追寻爸爸当年的足迹实在收获太大了,我们作为家族代表回来,总算有所交代地带着这么多珍贵的资料和与奥运冠军的合影回去。”黄香子夫妇告诉记者。中山大学体育部方面也希望借此次与黄英杰后人取得联系,日后进一步补全史料。“中大在体育史料方面的搜集以民国时代最为欠缺,这与年代久远,以及学校当年因为战乱几经搬迁有关,黄英杰在学校的体育史上是最靠前的重要人物,能够与他的后人联系上,我们也非常感谢《广州日报》。”范振国表示。

黄英杰后人踏足中大感触良多

“其实,我们兄弟姐妹有一个心愿,就是到父亲当年求学和工作的中山大学看看,他当年是以中山大学学生的身份参加奥运会,后来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留在大学里当体育老师,只是我们都移民海外了,一直都不知道如何联系到中山大学的有关方面人士,太感谢《广州日报》了,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来到父亲的母校。”黄英杰后人在回国之前与广州的亲友取得联系,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的心愿被本报获悉,经过沟通,中山大学体育部积极配合,也促成了黄家后人在飞返大洋彼岸的前一天终于有机会在中大交接珍贵的史料。对此,黄香子多次表达了对本报的感谢。

尽管目前正值寒假,但是,在接到记者的电话之后,中山大学体育部主任范振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敲定了接待黄英杰后人到访的具体时间地点,并从大学城校区的档案馆内找出黄英杰在80多年前的国立中山大学学籍表、保证书、学生志愿书、毕业成绩报告表、教职员暨其直系亲属调查表、教职员履历表、聘书等珍贵史料。“黄英杰是1936年三名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山大学学生之一,他不仅是本校的奥运第一人,也是首位亮相奥运会赛场的广东人。我们非常期待与他的后人见面和交流,了解黄老前辈更多的故事,尤其是与体育有关的。”

1935年,黄英杰考入中山大学农学系,这在大学生仅占人口比例0.00004%的80多年前,等同于中状元。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迎来了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在1936年入选中国田径代表队参加柏林奥运会。黄英杰的入选完全凭借真材实料,他在奥运测试选拔赛连续打破男子110米栏全国纪录,荣膺“中国跨栏王”,该纪录保持了18年才被打破。尽管因为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而在柏林奥运会上痛失男子110栏决赛资格,但是黄英杰的表现吸引了美国田径巨星杰西·欧文斯的注意,他还主动要求合影,可惜这张珍贵的照片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从中大农学系毕业之后,黄英杰一度留校任教,三十而立的他成为法学院一名体育指导员。

1945年广州光复之后,黄英杰当上广东省畜牧兽医防治所公务员。上世纪50年代,他举家移居香港,曾经在香港南华体育协会担任教练,上世纪70年代移民加拿大,1999年在温哥华病逝,享年87岁。

下一个黄英杰是19岁新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毕业生中走出曾获全国中长跑冠军的前国家田径队教练梁田、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苏永舜等知名体育人,劳丽诗、孙淑伟、杨景辉、罗玉通等奥运跳水冠军也是该校毕业生。不过,像当年黄英杰等那样以全日制在校学生身份参加奥运会的暂时还没有出现。

如今,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变,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完全割裂的壁垒将被逐步打破而走向融合,原有的体校、体工大队培养方式将逐步转向国家与学校的合作或依托培养,这才是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正确路子,就如同美国的体育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在不算太遥远的两到三个奥运周期之后,高校学子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生力军,而我校正为此不懈努力着和准备着,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投入资金复建我校获得的首个教育部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包括场馆建设和训练设施;中大传统强队游泳队迈出了第一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为专业队;近两年,学校引进了李建平、杨立群、李铁鸣、徐云保等国家级教练员;体育部在12个基础体育项目的师资团队建设上引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运动健将作为领军人物,例如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洁雯、跆拳道奥运冠军罗微等;通过全日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和培养,抓好重点队员,实现突破,例如田径队19岁的禤达军同学,在男子100米的运动成绩上已突破健将,我们对他的培养目标就是将来他能够达到奥运参赛标准,进入国家队,我们希望他是中大的下一个黄英杰。”范振国透露。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