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4日,中山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2017年度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在南山区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办学规模约为2万人,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此次论坛旨在通过主题大会、学科专题论坛、院系分论坛、青年人才学术交流等方式,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聚焦学术前沿、追踪学术热点,为深入了解中大和深圳提供平台,为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在中山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2017年度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主题大会上,中大常务副校长孙冬柏介绍了中大深圳校区的建设历程,表示深圳校区建设是中山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大深圳校区将布局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医工融合,重点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需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港澳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中大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介绍了正在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表示附属七院将建设为深圳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量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德医风最好的医院。
中大附属第八医院院长陈规划教授介绍了附属八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他表示附属八院将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医院,争取五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医院。
据悉,本届论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600多位学者报名,经学术组织甄选后邀请约400位青年学者参会。参会学者来自哈佛大学、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利物浦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其中,80%以上的学者来自海外,35岁以下学者约占80%。相当部分学者已有加盟中大的意向。
据介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发展医科、工科、文科和理科四大学科群。其中,医科学科群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以及药学,工科学科群则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与控制、电子与信息工程、材料学、能源与动力、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等,理科学科群则包括数、理、化和生命,文科学科群包括文、史、哲以及商学。学校办学规模约为2万人,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原文链接:www.sznews.com/mb/content/2017-12/25/content_18098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