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从零基础始,仅学习两个月汉语的埃塞俄比亚年轻人杨海滨(中文名)竟能与记者对答如流。这名外国小伙目前正在他所在国的一家中资企业工作,不少管理层和工程师都是中国人。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工作,杨海滨饥渴地学习汉语。今年7月他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首期示范班学习。今年8月1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首期示范班正式开班,并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了开班仪式。来自安哥拉、孟加拉、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俄罗斯、斐济、印度、泰国、印尼、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32个国家的56名学员参与。两个班的学员学制都是六个月。该示范班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承办、广州市跨境电商交流中心赞助。
现状:“汉语+”人才需求旺盛
“学员学习都非常高效,一半以上学生已能够基本对话交流,这在以前的对外汉语学历教育中是很难想见的。”第一次教职业汉语课程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师黎静如是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职业汉语教学团队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李炜说,国际职业汉语培训没有计划将学员培养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中国通”,而只是对其即将回国服务的中资企业和机构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定制的“职业汉语”专门训练。
国际职业汉语是个新词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同时当地居民对进入中资机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目前驻外中资机构普遍面临着双语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
总部位于东莞的华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之一,2011年11月,华坚集团开始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建厂,目前华坚集团在当地拥有一座6000人左右规模的工厂,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生产型企业;而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在建设中的华坚国际轻工业园,预计在2020年建成后,能吸纳当地就业3万-5万人。
华坚集团表示,目前6000人规模的工厂需要600名懂职业汉语的当地基层主管,3万-5万名当地员工需要3000至5000名能够用职业汉语与中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准确沟通的基层主管。
李炜认为,以华坚集团打比方,传统学历教育成本高、周期长,与企业巨大而专业化的用人需求严重不相适应。
仅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6年底,广东企业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非金融类企业8603家。“保守估算,假设每个企业需10名双语专业技术人才,放眼全国,这个需求量将非常巨大。”他认为,随着中国企业更坚定地“走出去”,迫切需要建立的一套短期见效、实用性强、内容专业指向明确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的模式。
关键:课程从实际需求出发
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应运而生。首期示范班的教学方向,即在较短时间内将汉语“零基础”的学员培训成为胜任汉语工作的职业人才,且能根据行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汉语培训。课堂上,示范班开展全汉语环境的“沉浸式”教学,把培训的整个过程变成一个大课堂,除了睡觉休息时间以外,学员用餐、运动、娱乐等各个生活环节都将成为一堂堂生动的语言课。“除了第一堂课,其余几乎全部是汉语教学。”李炜说。
不仅如此,在示范班教学的基础下,李炜团队创新性地首次提出国际职业汉语培训与评估标准体系,并设置体系的课程方案及主要内容。
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基础汉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从汉语的拼音、词汇、基本句法等基础内容开始,课程结束后学生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基本对话,并具备很好的继续学习能力。二是专业汉语,分为文化汉语、行政汉语、工程汉语、商务汉语四个类别。评估方面,该课程为非学历课程,教学从实际需求出发,内容专业指向明确,课程精致紧凑,紧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要求,学成后颁发相关中资企业认可的专业技术证书。
此外,课程学时适当,以中短期培训为主,学制为三个月至半年,既满足当地人才对自我提升的要求,同时减轻当地人才在经济和精力上的负担。
2017年8月31日,该标准体系正式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教技发(评价)字[2017]第001号),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语言学领域通过的第一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意见中写道:“该项成果紧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运用了语言学、教育学及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定位清晰、方法科学、行之有效的职业汉语培训与评估标准体系。”“该体系以‘顺畅沟通’为导向,集中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未来:定制职业汉语培训
“国际职业汉语培训云教育平台”(简称“云平台”)则是该体系的另一个创新之举。李炜介绍,团队与安博教育合作,推出“国际职业汉语培训云教育平台”,打造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型在线课程)创新教学模式。SPOC针对“一带一路”人才的培训特点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学习路径以及评测。课程内容信息含量丰富、密集,学员可以暂停、回顾任何一个知识点,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据悉,目前“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项目的云平台已经建设完成。
可以想见,未来,一位“零基础”的外籍钳工或电工,想学习汉语胜任汉语工作的职业人才,他可直接登录云平台,匹配他的国度、职业、学习时间,即可自动获取一整套有关“钳工”“电工”的职业汉语学习套餐。李炜说,考虑到企业需求人才的集中性和专业性,他们还将为企业订制服务。
“不同工种,不同需求,不同类型企业,都可以在云平台上获取个性化的职业汉语订制服务。”比如为华坚集团量身定制制鞋行业汉语培训教案;为高铁走出去定制高铁建设与运行行业汉语培训教案,为路桥建设、港口调度、电子商务都量身定制各自不同行业的汉语培训教案。
除了标准体系与云平台,下一步,国际职业汉语培训还将朝着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李炜说,在适当的时候,国际职业汉语也将有自己的等级培训和认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有自己的学业学历评价,国际职业汉语将以更标准化更专业化的形象,架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与合作之桥。
原文链接: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11/20/content_88630.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