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山大学召开座谈会 深入学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0月22日 作者:武勇 蔡珊珊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7-10-25 阅读量: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十九大会议报告内容,中山大学于当日下午召开了学习交流座谈会。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及学校相关机关部、处、室中层正职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围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大会报告,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中山大学罗俊校长表示,听了习近平同志三个半小时的报告,感触很深,报告中传递了党给予我们的坚定信念,给予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作为一名党员和国家公民,他感到尤其振奋和鼓舞。

罗俊谈到,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使他有三点体会最为深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日的中华民族日益强大,受到全世界的共同瞩目与关注,中国有更多的自信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这个美好的时代,应该感到非常幸福。二是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深刻阐述实践与理论创新关系的时代内涵,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指明了发展方向。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征程,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不仅规划了蓝图,而且设计好了实现路径,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也让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

结合实际,罗俊表示,随着国家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首先我们对于中山大学的发展应该有新的定位,而要做好这个定位就要尽快转变观念,时刻确保大学事业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其次,我们要有新的目标,到学校建校一百年时,中大要有新的更大发展,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投入到国家“四个伟大”建设中去。第三,我们要有新的方略,学校确立“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启动“三大”建设,从本质和初衷上说就是为了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辉教授结合自己的思政教育工作经验,对习近平的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习近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出发,回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和当年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未来蓝图越来越接近,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习近平同志把新时代作为我国当代发展的时间定位是一种崭新而深刻的概括,将为我国的国家决策提供一个崭新的思维和视角。中国已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对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状况做出新的定位十分必要。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亮点在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即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表示,中大马院师生将紧密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广东的改革开放实践和高校现实发展需求,寻找共同的理论关注点和实践问题点,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十九大大会报告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

原文链接:http://ex.cssn.cn/zx/bwyc/201710/t20171022_3675991.s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