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当时就是特别迫切地想要一个独立做研究的平台,加上国内对青年人才的政策扶持,我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一年前,年仅30岁的高显加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任教授、博导。
15岁上大学,19岁大学毕业,24岁博士毕业,其中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被业内评价为国内最早用量子场论方法,严格计算宇宙极早期暴涨期间宇宙学扰动非高斯性的研究成果。之后,高显在法国、日本先后有两段博士后进修经历,进修博士后期间的一篇研究成果成为此后宇宙学模型的标准出发点,在国际学界受到极大关注,截至今年8月该论文已被引用450次。
凭借物理研究的耀眼成绩,高显获得了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数理化及地学领域的提名,他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被同行引用约1500次。2016年9月,年仅30岁的高显通过人才项目引进回国,加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组。
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高显教授。
南都:怎么看待自己30岁任教授、博导这件事?
高显:我的一些在法国、日本的同事,确实认为30岁当上教授,带上博士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国外可能需要40岁以后才能当上教授,有自己独立的研究组。但我个人没有太把年纪当回事,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特别年轻。
南都:你先后有两段博士后研究经历,在国外也会有较多机会,为什么选择回国?
高显:出国留学的想法是法国和日本对早期宇宙和引力物理研究比较深入,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对象,博士后出站之后,在国外也会有一些机会和平台,但国内的机会比国外更大,国外让你自由独立做研究的几率很小,比如在欧洲、美国,他们很多职位都是饱和的,很难有新职位给年轻人。当时就特别迫切地想要一个独立做研究的平台,加上国内对青年人才的政策扶持,我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南都:现在带几个学生?
高显:今年2月开始带本科生的课程,新学期也安排有本科生的课程,另外今年新招了1个博士生,还有一个硕士阶段跟着我读上来的直博生,研究组目前还正在招聘一些博士后和研究学者。
南都:教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高显:我比较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有时候会跟他们出去吃饭、唱歌,从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时候就是,有时学生比自己年纪还大一点,跟他们交流我感觉还是挺顺畅的,大家都是同龄人。
南都:你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样的?
高显:比较轻松,学生在我的课上挺积极的,有时我也会插科打诨引入一些好玩的话题,私底下就会打成一片,有一次我的博士生跟我说“我不怕你”,我觉得也是因为大家都是同龄人,他就这么直接地说了,我感觉没什么。
南都:除了学术研究,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高显:我父亲是写书法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一直在坚持练习书法,其他的比如摄影、旅游,也对一些古文字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比如甲骨文,经文等。休闲时间我也上B站,看日剧,TED,兴趣爱好还是挺多的。
原文链接: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09/09/content_68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