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网】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指标体系”

稿件来源:南方网2017-05-17 作者:霍雪龙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7-05-18 阅读量:

南方网讯 5月17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中山大学召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6-2017)》暨“2016-2017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分别简称为“蓝皮书”和“制度创新指数”)新闻发布会,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等教授出席致辞。此次活动是研究院继2016年后,第二次综合评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指明深化改革新方向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教授表示,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塑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志性改革创新经验,也为全国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两周年之际,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对4个自贸试验区的8个片区[]两年来取得的制度创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介绍了蓝皮书的主要内容。蓝皮书分为总论、专题篇、区域篇三个部分。总论部分深入分析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试验具有紧迫性,深化改革创新面临的矛盾与不足;指出了下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制度创新方向。专题篇选取“投资便利化改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金融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投资管理法制改革”6个维度对自贸试验区在特定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效进行总体分析。区域篇结合每个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特色,分析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辐射作用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效。

2016-2017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制度创新指数”有关情况。课题组按照客观性、连续性、系统性的评价原则,借鉴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列明的主要改革试点任务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维度,从中选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建设”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见图表)和59个三级指标,对自贸试验区当前的制度创新成效进行系统性、深层次和多视角的考察。

在指数评价测度过程中,对八个自贸片区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研究院在今年1-4月,多次赴自贸试验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座谈,获取许多一手资料;二是研究院拥有自贸区数据库,定期收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三是跟踪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机关报等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

课题组秉持客观公正、评估有依据的原则,对制度创新成效的评估更加注重创新措施的含金量与实施效果,而非一味关注经济体量。课题组分析认为,各自贸试验区均取得了较好地试验成绩,不同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的快慢有别、重点各异、特色鲜明,片区间的制度创新绩效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展现出在中央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地方政府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加强。

据悉,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实行“小机构 大网络”的建设模式,研究团队包括3个层面的力量:内部核心团队,完成研究院重要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决策报告;校内各学科研究队伍,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管理学院、政务学院等相关学院的教授、副教授40余人;校外专家学者团队,聘请广东省内外各高校、政府机关、研究机构等近50位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院兼职人员。

原文链接:http://student.southcn.com/s/2017-05/17/content_170953530.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