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新闻网】粤港学者关注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的机遇和挑战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2017-05-16 作者:许青青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7-05-17 阅读量:

中新网广东新闻5月13日电 “港澳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3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在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香港作为大湾区重要经济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了两地学者关注焦点。

13日-14日,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境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港澳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交流探讨。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冯巍、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杨健、广东省副省长何忠友等出席研讨会。

杨健在发言中介绍了香港回归20年来取得经济成就。他说,香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1997年-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年均增长3.2%;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长至9083亿港元,增长了98.5%;外汇储备由928亿美元增长至3862亿美元,增长了3.16倍。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机场货运量多年高居全球首位。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自1995年起连续23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同时,有调查显示,香港还是全球最长寿的地方,2016年香港地区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达81.3岁和87.3岁。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程广汉表示,相关数据预测香港、深圳、广州未来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成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三驾马车”。但作为独立经济体的香港面临内地广州、深圳的迅速崛起,香港将面临如何保持其作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战。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则认为,科技创新是香港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发展和全球化中能够保持地位的关键因素。他认为,香港必须加大投入规模来落实科技创新与应用,以更好应对当前挑战与困难。

原文链接www.gd.chinanews.com/2017/2017-05-16/2/383855.s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