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做手术,你听说过吗?15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中心自2016年4月以来,已经成功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微创胃癌手术60余例,成功率达100%。
距手术床约3米的主控台上,医生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手术操作,1.8米高的达芬奇机器人代替医生矗立在手术床旁,机械手臂伸展入患者腹腔,附带的实时影像设备将患者腹腔内部情况以高清3D图像传输在显示器上……这个类似科幻片的场景,其实是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医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为胃癌患者进行手术的情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首席专家、胃外科主任周志伟教授介绍,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更稳定、更精确等优势。“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工作量大,且要求精细,淋巴结紧密缠绕在血管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血管神经,因而这项工作又被称作‘血管上的舞蹈’。现在,有了达芬奇的辅助,主刀医生可以轻松实现细如发丝的小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周志伟说。
对于患者而言,最直接的体会是手术后恢复更迅速。周志伟说,机器人手术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术中失血量极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功能恢复快。“根据科室的初步统计,使用达芬奇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平均术后4至6天即可出院。”
手术安全吗?费用贵不贵?周志伟表示,机器人手术并不是完全把手术交给机器人,而是通过手术医生严格地操控机器人这一工具,更加精确、稳定地完成手术。在手术床边,即机械臂操作所在环节,还有专门的医生助手进行掌控,帮助主刀医生执行手术过程的最高控制权。至于手术费方面,周志伟表示,目前机器人手术的费用比普通手术的费用一般贵2万元左右,但由于其恢复效果更好更快,术后的医疗和护理将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将抵消手术增加的费用。
什么患者适合该手术?周志伟表示,目前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手术主要适用于胃癌早期病人,中晚期要一步步来,但未来也有可能适用。周志伟提醒,胃癌早期较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有胃炎病史、胃癌家族史或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是胃癌高危人群,最好定期检查。没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