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底,即将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将完全具备通车条件。一桥飞架粤港澳,正在抓紧规划中的大湾区迎来新动脉。域内拥有的85平方公里水域的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海洋战略等重大历史性机遇下,如何破解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陆地空间难题”和“海域管辖难题”,将成为决定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
廿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我国正以“一带一路”和国家海洋战略为支撑,抓紧研究编制《全国海洋发展规划》,构筑起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挖掘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将海洋经济打造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一带一路中转站
这对澳门来说是重大利好。此前,中央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为澳门积极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注入新动力。这也意味着,管理好、使用好、发展好澳门水域已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澳门日益需要破解的经济适度多元化难题。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澳门提供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若澳门可在此背景下,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更有效地姿态融入国家战略,可切实促进澳门经济实现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那么,澳门如何做出一条更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笔者建议,粤港澳三地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中,可以澳门为重要支点,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中转休闲驿站和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以陆促海、以海带陆”,促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提升国家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发展海洋药物保健品
其中,应精准把握下列六大重点项目。
一是应明确澳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引进海洋经济国际组织总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石油能源、海洋资源和基础设施商贸网路交易中心,设立海洋经济高端论坛,展开海洋渔业和休闲渔业、涉海金融和航运服务业、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和滨海海岛和邮轮游艇以及港口建设、港口物流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主题的讨论。
二是通过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就可以发展海洋药物保健品和生物制品业,健全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检测的标准体系,以及推动海水利用业的科技进步,促进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上风能发电技术商业化、海水提取钾、溴、镁技术工业化。
推海洋文化产业创新
三是利用第三产业的优势基础,创新发展海洋服务业,推动高端临海产业、滨海海岛和邮轮游艇,以及休闲渔业旅游业的高端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金融优势资源,创新海洋产业金融保险,拓宽融资工具管道,培育海域使用权交易,推动海金融和航运服务业。
五是通过大力挖掘涉海文物、遗址、古建筑等历史文化,打造海岛生活习俗、海洋文化节等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培育海洋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六是联同粤港,共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包括完善海洋资讯体系,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服务,促进资讯服务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并对海上渔船安全实行即时监控,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
设海洋经济高端论坛
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撑。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笔者认为这是争取政策优惠的最佳时机,可从八大方面着手。
一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共建“珠港澳海洋合作示范区”;二是以“大湾区”促进“自贸区”地理范围的扩大,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三是设立澳门海洋经济高端论坛,引进海洋经济国际组织总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石油能源、海洋资源和基础设施商贸网路交易中心;四是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会;五是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联合会;六是扩展澳门水域管理,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优化澳门直达岛屿航线, 允许港澳居民直接登岛,参照海南离岛免税,发展环港澳海岛旅游;七是政策支持海洋龙头产业,鼓励中小微企和青年发展海洋创业创意;八是创新科技创新产业转化模式,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治理和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渔业资源的保护。
解适度多元空间难题
在多重重大历史性机遇的叠加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实施落地,将打造为全新的开发开放的跨区域的发展平台,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澳门战略优势,以蓝色海洋和湾区经济为切入点,解决澳门产业适度多元的“空间难题”,推动国际休闲旅游中心的“以海带陆”,成功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