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从中大毕业四年多了,上周末,我因办事回到人类学系办公室——马丁堂,无意中听到一位老师感慨着:还是这红墙老建筑好,时时都有风穿进来,不开空调都凉快。我不由会心一笑,老建筑的好需要体会。
刚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时,新生全都要在中大的珠海校区就读,在新建不久、开阔敞亮的校区里吹着海风撸个串,岁月湖边谈个恋爱,无疑是最惬意的生活了。不过,偶尔跟一些从广州老校区回来的师兄师姐们谈起,他们总是深有意味地一笑:要明白中大,还是得回老校区。大三,我们全部迁回本部——就是坐落于广州海珠区珠江边的老校区。跟珠海校区比,这里宿舍条件老旧,浓密的花草隐藏了不少蚊虫,夏天穿个短裤上课,就得落下一腿的包,让我常常怀念珠海那一派清新的海风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有点明白师兄师姐们的话来。
人类学系办公室马丁堂是一幢典型的西式建筑,建于1905年,由美国纽约第五大道鼎鼎大名的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不少学术圈的泰斗、先生莅临此处,我们为了一睹前辈的风姿、聆听前辈的训诲,常常挤爆了小小的报告厅。
而马丁堂前矗立的石狮子更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这是典型的“南狮”,蹲姿回首,口含飘带,生动灵巧。这石狮子竟是当年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从一个破庙里“淘”回来的,年头比中大还长。这石狮子几乎是我们毕业照中的最佳背景,学生们笑言,这狮子就是人类学系的“萌宠”。
中大还有不少如同马丁堂一般的红墙建筑在浓密的绿树中若隐若现:中大中轴线上的小礼堂,也叫“怀士堂”,尖尖的屋顶,典型的哥特建筑风,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而如今,小礼堂成了莘莘学子毕业仪式的见证之地。
顺着小礼堂的东北走,一片高大的绿树交织成林,只露出一栋红墙建筑的一角,这里便是陈寅恪先生故居。先生晚年双目失明,只能略辨光影,学校为他铺设了这样一条白色的小路,以供先生晚间散步。陈寅恪先生在此居住了16年,在此之前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过。夕阳余晖,落在门前的白色小路上,仿佛还能碰触到当年先生携妻散步的一片暖色。
岁月无情,然而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却饱含深情地积淀下中大的传承和精神,成为校史中动人的碑铭。读懂中大,在这红墙绿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