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黑客马拉松大赛落幕,约60支高校团队决出优胜者 他们才是高级“黑”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广州版)2017-04-17第T06版 作者:郑雨楠 编辑:卢旖维 发布日期:2017-04-17 阅读量:

“电竞陈纪庚”凭作品“早查”夺得一等奖。 主办方供图他们才是真正的高级“黑”!首届中山大学“普华永道杯”黑客马拉松大赛昨日在中山大学落幕。

来自中山大学的团队“电竞陈纪庚”凭借作品“早查”夺得了一等奖,获得奖金10 0 0 0元,还获得普华永道 特 别 奖 奖 金3000元。

据介绍,当天参赛的优秀队伍还将有机会进入普华永道实习。

比赛时长几十个小时

“黑客马拉松”又称“创客马拉松”(英文名“H ackathon”),也称黑客节或编程节,起源于美国,随着科技发展逐渐变成全球风行的活动。

参赛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通过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的程序编写,最终交出一个独具创新性的作品(手机A pps、Web应用、硬件设备等任何形式)。比赛时长通常达几十个小时,对参赛者的体力、专业知识以及团队合作默契都是考验,故有“马拉松”之称。

这项活动至今在硅谷仍十分流行,纵观国内,早在2014年,当时全国最大的大学生黑客马拉松———H ackShanghai,便吸引了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纽约、牛津、剑桥等国外名校,以及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名校编程爱好者的参与。

60支高校团队同台竞逐

对于不少程序猿学生来说,黑客马拉松并不陌生,来自中山大学移动信息工程专业大三的施同学表示,“之前看过一些前辈在国外参加过这类比赛,感觉很有意思,也想体验一下。”据介绍,本次中山大学“普华永道杯”“黑客马拉松”大赛由普华永道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普华永道风险及控制服务部门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咨询服务团队为比赛提供了专业指导。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华南区高校约60支团队,超过20 0名优秀的在校生报名参赛,创中国各地区历届大学生“黑客马拉松”参赛队伍和参赛学生数量新高。

据了解,每年我国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缺口高达70万人,急需培养更多的生力军。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征宇提到:“华南地区的高校是具有创新传统的学府,我们一直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为学生投入理论和实战的支持,希望能培养解决网络安全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20小时不眠不休开发A P P 纵观此次参赛的作品,主题围绕“广州”展开,从作品内容上看,绝大多数与吃喝玩乐有关。虽然还是在校生,但部分作品除了考虑安全因素,还考虑了商业模式,普华永道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咨询服务合伙人颜国定表示,“参赛作品创意十足!”“做了一宿,到早上六点完成测试才休息。”来自一等奖团队的参赛者张皓天,是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他和同寝室的三位小伙伴,加上班级里的一位女同学,在20多个小时内制作出了一款名为“早查”的手机应用程序,用于认识广府早茶的点心,以及学习制作方式。

五个人各司其职,有人负责做客户端,有人则做服务端的,团队里算法工程师做机器学习,安全工程师和女同学则负责做软件界面跟交互设计。

张皓天介绍,“市面上,关于美食的A PP很多,但并没有针对早茶的产品,因为比赛主题为广州,加上团队小伙伴比较喜欢尝试各种美食,便选择早茶作为切入点。”打开客户端,将取景框对着食物,浏览效果图后选择提交,后台会从数据库中搜索出相应的食物来,界面显示食物介绍、制作方式,参赛者还细心地附上了英文版。

广州早茶博大精深,一盅两件包含的食物上百种,有些甚至“长得有点雷同”。如何让图片识别精准度更高,参赛者介绍,一个食物素材库里从网络扒下了2000张图片,以提高识别的精准度,参赛者表示,相比企业的做法,“这个数据量还不够多。”“原本我们想让界面看起来更酷炫一点,希望制作出动画的效果,但因为时间受限,且制作难度较大,不得不放弃。”通过马拉松式的比赛,有参赛者表示,“很多时候,看A PP操作简单,但背后其实花了很多时间跟精力。”获奖者有望进普华永道实习据介绍,获胜队伍除了收获丰厚的奖金奖项,还将有机会进入普华永道实习,普华永道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咨询服务合伙人颜国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局限于获奖团队,“有潜力的一定欢迎。”据了解,发起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发掘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希望为学生提供平台,栽培一些人才,使得学生得以在这个领域得到发展。

颜国定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最需要的是创新和懂得安全技术的人才。

如何解读创新?“通过构建平台的形式,让员工跟学生间形成交流。”颜国定表示,期待出现头脑风暴式的探讨,让团队的年轻人与学生之间可以碰撞出新火花来。

除了发起黑客马拉松大赛,普华永道在此之前还曾启动过“Y ouPlus”特训计划,负责人介绍,公司希望借助一系列行动,搭建优秀学子、企业及资本三方对接平台,力求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