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信息时报】早期帕金森病难确诊?可做PET显像检测

稿件来源:信息时报2017-04-10第B12版 作者:记者 蒋隽 编辑:卢旖维 发布日期:2017-04-10 阅读量:

不少帕金森病人确诊前病根已“潜伏”至少10年,如果能早一些发现帕金森病的踪迹,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脑功能……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获悉,该院能利用PET显像设备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极大地提高早期诊断“前驱期帕金森病”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误治,这也是华南首家、全国第三家能做此检测的医院。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易误诊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7%,60岁为1%。以广州常住人口计算,患者大约在10万人左右,且发病逐年趋于年轻化,广州甚至出现过23岁就有症状的患者。以中山一院为例,该院神经科门诊一年收治帕金森病人五六千人,其中30%是新发患者。

据陈玲介绍,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误诊,尤其是前驱期帕金森病患者。“手抖、震颤等运动障碍症状,一般意味着患者进入了临床期。而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等前驱的非特异症状。”陈玲说,有些患者因为情绪淡漠,会被误诊为抑郁症。有些患者则因为起步困难、动作迟缓,被误诊为有运动障碍的脊髓疾病。更常见的误诊是将帕金森病当成“帕金森综合症”,而如果按照后者来治疗,无法抑制帕金森病的进展。

即使出现了运动症状,患者还是容易被误诊。等运动症状发生时,其实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已达七成。由于帕金森病对患者脑功能的损害,具有“进展前快后慢”的特性,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意义十分重大。该院康复科晨曦教授指出,早期针对性地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特别是加强躯干伸展、旋转功能的训练,有助于延缓运动功能的丧失。

陈玲指出,要早期发现帕金森病,无论磁共振还是CT都无能为力,“它们只能查出脑部结构性改变,而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功能发生了改变,就无法通过这两种检测手段查出来。”另外,基因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出帕金森病基因,但总体来说,以PET显像技术为代表的核医学影像,对前驱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发现更为精准。

有家族史者可检测预防

据了解,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手抖症状前,病根往往已“潜伏”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如果能早一些发现帕金森病的踪迹,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脑功能。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介绍,该院在华南地区率先利用PET显像设备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诊断“前驱期帕金森病”的准确性,减少了患者的误诊和误治。

“通过我们的实践,如果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显像是正常的,患者肯定不是帕金森病。但如果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现象有问题,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也有可能是帕金森综合症。”张祥松说,比如有一个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先后治疗了6年,病情不断恶化,最后核医学影像确诊他所患的是帕金森综合症。

据悉,中山一院对早期发现“前驱期帕金森病”的探索始于十年前,目前国内只有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和广州的中山一院拥有这项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的收费为5500元。专家建议,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尤其是父母或子女有帕金森病的市民可进行检测。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