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集中落户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深圳版)2017-03-07第AII02版 作者:记者 柳艳 通讯员 吴敏 尹峰 欧阳州武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7-03-07 阅读量:

在光明新区西北部,生态资源丰富。这里拥有深圳市目前最大的战略性储备水库——公明水库,总库容1.48亿立方米,水库水面6平方公里,和杭州西湖相当。

除了生态优势,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大科技城和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的纷纷落户,未来这里将崛起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区域教育医疗中心和创新中心。

而这些市区重大项目布局所在地正是在光明新区新湖办事处辖区范围内。这个新成立半年的办事处下辖圳美、新羌和楼村3个社区,辖区面积约40.93平方公里。生态优势明显,重大项目密集布局,新湖办事处正在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17年新湖将有哪些重点工作要推进?为此,南方日报特专访了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湖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邓艳东。

A 谈前景

“新湖是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南方日报:当前,光明新区正在迎来优质资源加速集聚的重大发展时期。具体到新湖办事处来说,您认为迎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邓艳东:从新湖自身来看,新湖是新区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之一。主要体现为“三个强有力”:

一是强有力的项目带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附七医院、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市、区重大项目集中,轨道6号线在新湖设有3个站点。未来3到5年,高端教育、文化、创新、医疗等资源将快速集聚,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将快速完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将大幅提升。

二是强有力的空间保障。新湖40.9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整备面积达17平方公里。社区大量第一代老旧集体物业将释放巨大的升级改造空间,整村统筹政策将全面盘活楼村土地资源,新湖可建设范围将真正实现连片高品质开发。

三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省、市、新区对楼村和新湖的工作非常关心关注。新区专门成立了楼村稳定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王浩副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新区政法办、组织人事局、规土委光明管理局等部门深度参与,定期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高层次、高效率的领导决策平台。

新区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为新湖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我们需要把握好新区的发展大环境,认清新湖自身的禀赋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过若干年的实干苦干,新湖必将实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B 谈治理

“四个重点”推动新湖发展

南方日报:面临大发展机遇,新湖将通过哪些工作来推进美好愿景的实现?

邓艳东:主要是着力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抓思想认识。吸收传承好原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新趋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二是抓社区党建。切实做到“三个标准”和“三个适应”,“三个标准”是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是否到位的最好体现,即社区党委有无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无解决社区群众矛盾的能力,有无赢得绝大部分社区群众的信任。“三个适应”指适应上级对社区基层党建的新要求;适应新区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适应社区群众的新期待。

三是抓重点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城市品质提升是改变城市形象的基础工作,抓好土地整备是保证市、区各重大项目落地的基础,同时抓好包括社会事务、工青妇、企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处理好“大拆大建与老旧工业厂房升级改造”的关系,处理好“淘汰低端落后企业与扶持优化高端企业”的关系。

四是抓队伍管理。基层一线人员是直接面对着群众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规范和强化队伍管理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南方日报:您提到抓重点工作中,抓好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这方面新湖有什么自己的特色?

邓艳东:新湖正在打造“大巡查、大智慧、大执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把整治力量下沉到社区,强化社区的统筹力度,理顺分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整治率。

网格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各部门单位重复工作的局面,把所有从事巡查事项的人员整合在一起,所有从事整治事项的人员融合在一块,合力一处,分片包干,有力强化了基层末梢管理。

新湖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新湖辖区道路平整交错,环境卫生优美,房屋消防基础扎实,网格员助力平安建设事例不断涌现,成为社会管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 谈土地整备

推进重大项目土地整备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安云谷、地铁6号线等重大项目要顺利建设,离不开土地整备工作的先行一步。新区出台了土地整备的行动方案,明确将土地整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了办事处在土地整备工作的实施主体地位。推进重点项目土地整备方面,新湖进展如何?

邓艳东:土地整备是办事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新湖全局,事关新区甚至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

2016年的各项任务我们已强力推进,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其中,地铁6号线新湖段4.6公里全面进场,8.8万平方米厂房地块全部完成测绘清点,陈文礼工业园等4家企业签约离场……

6号线新湖段4公里力争2017年6月底前完成整备。中大深圳校区一期建设用地力争上半年清场移交,中大附七医院二期用地下半年完成整备。公明水库(暂命名)、惠庙线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力争上半年全部完成移交。楼村水、新陂头河年内完成移交。

南方日报:可以说,土地整备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新湖未来将从哪些方面着手?

邓艳东:确实,土地整备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新湖将进一步加快项目进度,全面完成市、新区下达的土地整备任务,重点推进6号线、中大深圳校区、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的土地整备。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2017年,新湖办事处将继续深化挂点包片制度,土地整备所必须的人、财、物全力做好保障。进一步密切新区部门和办事处的联动配合,从项目测绘评估到补偿方案拟订,都要做到两级全程参与、共同研究,确保工作规范高效。

另外,新湖也将进一步加强违建查处。以保证重大项目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组织拆除一批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建设,通过持续有力的执法行动,进一步强化当前来之不易的好氛围、好势头。

D 谈品质

城市品质的持续提升须抓建设重管理

南方日报:现在新区正在深化“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迎接市、区重大项目的密集落户,新湖已经做了哪些功课?未来将如何实现高标准的城市品质配套建设?

邓艳东: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需要抓建设重管理。我们办事处城市品质提升办公室要加大统筹力度,按照新区要求,从项目规划、建设到验收全过程做好统筹把关。要继续坚持以社区为实施主体,鼓励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专业队伍,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

此外,由于新湖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多,需要集成系统考虑。新湖将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出、集中连片的原则,借力专业机构尽快编制办事处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规划。要围绕轨道6号线、中大深圳校区、天安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实行整片区的品质提升。

2016年新湖的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圳美社区,经过品质提升改造后,市容环境、安全稳定有了很大变化。今年我们将瞄准安全隐患多、人口密集、乱搭建突出的居民区和商业区,集中清拆、集中规划、集中提升。抓好圳美、新羌社区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垃圾清运站、社会停车场、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新湖城市面貌。

南方日报:今年新湖在民生微实事方面还有哪些动作?

邓艳东:2017年,新湖将加快现有44个微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度,尽快完成办事处行政服务大厅建设,新建一批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社区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争取投放5—10座自助图书馆设备。

积极鼓励、引导、扶持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年居民的自主创业。对部分文化素质偏低,从业竞争力偏弱的居民,在公益岗位中优先予以录用,尽可能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机会。调动志愿者队伍积极性,针对性开展交通劝导、组织关爱、家庭教育培训等服务活动。组建音乐舞蹈文体队伍,制定办事处年度文体活动计划,进一步丰富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此外,我们也将规范民生微实事的申报机制,指导社区加强民意收集、宣传策划、论证实施,遴选出一批新的微实事项目。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新的使命,新湖办事处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市和新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区中心工作,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加快推动新湖大发展。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3/07/content_7622550.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