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深圳特区报】提质量促发展宝医集团迎来“开门红”(节选)

稿件来源:深圳特区报2016-02-14第A10版 作者:戴晓蓉 胡莉 吴晓文 蔡键钰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7-02-14 阅读量:

2017年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 的总体部署,市委卫生工委、市卫计委决定在全市卫计系统开展“健康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一开春,宝安区医疗卫生事业便迎来了提质量促发展的“开门红”。

2月11日上午,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在第二医院(原石岩人民医院)举行特聘教授续聘仪式,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宝安区领导姚任、刘红瑛、周学良、廖欣,区卫计局领导杨北兵、徐庆十,石岩街道党工委书记谷更军,区人民医院(集团)院长黄居科等出席并为63位特聘教授颁发聘书。

据了解,自2014年3月宝安在深圳率先启动“三名工程”以来,这63位特聘教授就开始陆续加入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柔性引进的专家队伍,教授们来自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名院,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名。三年来,特聘教授们累计到宝医集团医院1755人次,出诊449次,查房928次,会诊疑难病例478次,指导各类手术1110例,其中疑难手术691例,专题授课54次,“一对一”培养学术骨干27名,直接受益患者达5034人。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院长黄居科介绍,特聘教授续约仪式之所以安排在石岩,因为集团的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的地理位置,正好在宝安区的最南、最北两端,宝安区委书记黄敏要求集团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院带动二院,把这两家医院都做好,同时建设好社康中心,抓好分级诊疗工作,让宝安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宝医集团发展要提速,对诊疗技术的提升、人才梯队的培养,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聘国内知名教授的举措,旨在通过大医传帮带,培养集团中青年骨干医务人员,促进集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特聘教授们将到宝医集团的第一、第二医院开展专家门诊、查房带教、指导手术、疑难病例讨论、讲座、参与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借用《陋室铭》,黄居科院长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有各位名医大师的帮助和支持,其业必兴”,表达对特聘教授们无私帮助的感谢,并表示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卫计部门的悉心指导,有特聘专家教授团队的帮助和支持,有集团三千多名员工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国家医改要求,实施分级诊疗,推动三医联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大病不出宝安”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马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资深名医):

宝安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对卫生事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近年来,宝医集团一院医疗水平发展迅猛,二院从外观到内在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宝医集团领导求贤若渴,从全国各地著名院校、医院引进了大批人才,医院多个专科已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医学专科。

宝医集团各个科室的医疗骨干们学习欲望强烈,态度诚恳,对集团发展充满干劲。通过聘任特聘教授来院指导,专家和宝医的医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为集团建设更上一层楼、为宝安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宝安百姓的医疗问题共同努力。宝医集团这种“引进人才、特聘外院专家,提升医疗水平”的发展模式是成功和非常有远见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教授梁力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资深名医):

请知名专家教授到基层医院传帮带,宝医集团的这种做法极富远见,能够快速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能引进这么庞大、这么高层次的专家队伍很不容易,宝安区委区政府和宝医集团是下了大功夫的,直接受益的是宝安的患者。

我每月会来一次宝医集团,给普外一区的医生上课、指导开展有难度的手术和新技术,会诊疑难杂症等。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宝医集团的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像腹腔镜手术基本上都能开展,能治疗的疑难病例增加了,一些大型手术他们都可以独立完成了,医疗水平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原文链接:sztqb.sznews.com/html/2017-02/14/content_3723548.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