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共同撑起广州未来(节选)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7-01-18第A7版 作者:何道岚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7-01-18 阅读量:

广州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日前在穗召开。来自广州地区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市宣传系统负责人以及区县党委宣传部的负责人60余人参加研讨,把脉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谋划新一轮发展战略。

在“超级城市”蓝图中,未来的经济社会要走何种道路?未来的民生事业又朝何处发展?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白国强展望,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匹配成长,将共同撑起广州未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认为,必须树立人民本位、关怀弱势、社会包容的三种思维,以民生事业推动社会建设全面上水平。

学者们指出,在孕育经济民生事业的土壤之上,全面从严治党与坚定文化自信犹如阳光雨露,将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民生

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广州民生社会事业全面上水平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岳经纶)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其建设要全面上水平,自然也包括民生社会事业建设要上水平。在“十二五”时期,广州民生社会事业有新进步。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约76%。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89.41%,新增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68万套,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迅速。

要实现民生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树立起三种思维:人民本位思维、关怀弱势思维以及社会包容思维。

树立人民本位思维,就是要在各项公共及社会政策决策中把人民及其需要摆在第一位,把满足人民的需要、提升人民的福祉作为政府施政和政策决策的最高价值,杜绝一切以发展之名行害民之实的政策选择,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树立关怀弱势思维,就是要在各项公共及社会政策决策中改变过往过度关注经济理性的思维偏向,转变不当的精英思维,树立亲贫(pro—poor)思维,把弱势群体的获得感放在最高议程,让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鼓励强者为弱者买单,重视对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项目的投资,让弱势群体能够有尊严地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一个社会对弱者的态度,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树立关怀弱势思维,就是要回应这些人群的实际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民生,维护他们的社会权益。这也就是所谓的“底线思维”、“底线公平”。

树立社会包容思维,就是要在各项公共及社会政策决策中摒弃社会排斥的理念,努力消除户籍身份、职业身份、性别身份、本地与外地身份等因素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减少社会保障中的制度分割和碎片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农村人口的市民化,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实现社会融合。

原文链接gzdaily.dayoo.com/html/2017-01/18/content_9_1.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