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杨孟衡与八中学子相约昆明八中体育馆,用风趣而智慧的语言,讲述他的故事,讲述了他对生活和学习的感悟。
杨孟衡7岁那年,一场意外的电击事故失去了双手,他学会用鼻子发短信、发明工具解决上厕所问题、用脚写字,“更难的是克服他人看我异样的眼光,可是老爸告诉我,要么我们养你一辈子,要么靠自己去试着赢得他人的尊重!”“办法总比困难多”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人生信条。他乐观,豁达,“没有了双臂,我还有双脚,生活不会来适应我,我只能一步一步地学会适应生活。”
杨孟衡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七年体育历程,“训练时每天1000个仰卧起坐,我可是有8块腹肌的人!”杨孟衡和同学们笑谈着说。2007年,他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因受伤状态不佳,获全国第六。
体育冠军梦未遂,他又重拾课本,回到校园开始逐梦高考。从入校的全校倒三,到年级第一,他形容自己上厕所的时间都在学习、做梦也还在解数学题,“我只相信越努力越幸运!”2010年6月他参加了全国高考,以总分594分的成绩成为宜良县文科第一名,云南省前60名。
从中山大学翻译系,走到剑桥的校园;从失去双臂,到活出自己的精彩。杨孟衡的经历感染和感动着在场的所有昆八中学子。演讲的最后,杨孟衡演示了自己坚持了18年的力量,他现场用脚书写,写下“相信奇迹”,送给昆明八中毕业年级的全体学子。杨孟衡说:“人生不是励志故事,我的梦想也从未实现,但在一次次失败中,值得庆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它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演讲现场的老师们表示,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只因为他比旁人更加执著与坚强。如果想在他身上寻找成功的秘诀,那也许是,不能改变人生,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如果再加一句诠释的话,那就是,如果想把困难变小,唯有先把自己变强大!同学们感叹“:是杨孟衡告诉我们,倘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奇迹的发生,因为奇迹的另一个名字,也许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