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校园建设明年 6 月全面动工 配套 18 个班的附属幼儿园、中小学同步建设
今后五年,深圳市政府将投入约 300 亿元,用于中大深圳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投入。12 月 25 日,中大校长罗俊在首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上透露了即将建设的中大深圳校区的建设情况,罗俊表示,一期 100 万平方米的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就在最近可以确定,2017 年 6 月全面动工;一期 30 万平方米(总计 70 万平方米)的人才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 18 个班的附属幼儿园,占地 105 亩的附属中小学,同步开始建设。
学科布局是医科加新型工科、医工融合
2015 年 11 月,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罗俊表示,市校合作通过 10 年左右的努力,将深圳校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使之成为支撑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港澳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罗俊首次对外透露,今后五年,深圳市政府将投入约 300 亿元,用于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投入。一期 100 万平方米的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就在最近可以确定,2017 年 6 月全面动工;一期 30 万平方米(总计 70 万平方米)的人才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 18 个班的附属幼儿园,占地 105 亩的附属中小学,同步开始建设。
罗俊提到,深圳市在医学教育、医疗技术、疾病防控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巨大,深圳校区将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政策、流行病学)、药学院(化合药 / 生物药)以及 3 家附属医院,与广州校区现有的学科方向实行错位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工程、电子通信是深圳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深圳市有很强的创新和产业基础和需求,有华大基因、华为等大型企业研发中心,未来中大深圳校区的一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将与区域和企业的创新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另外,新能源是深圳市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中大深圳校区将重点对接发展热能工程、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产业是深圳市重点布局和发展的未来产业,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及器件研制、水下技术与工程、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与工程等,以及开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精密制造、微小卫星等。
基础医学院本科采取导师制、小班制
中大深圳校区基础医学院院长郭德银说,该院计划本科生招生专业中,临床医学(与临床医院联合)每年招 200 人,生物医学(全程培养管理),每年招 30-60 人,采取导师制、小班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本硕博培养连贯式培养。研究生招生会增加导师自主权,推行本硕博培养模式。此外,郭德银透露,中大深圳校区依托基础医学院在深圳组建附属的医院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和中山大写附属第九医院。
郭德银说,该学院未来五年目标是引进 20 余名优秀学者(院士、千人、长江、杰青等),打造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成感染与免疫、组学与系统医学、肿瘤生物学、神经科学、代谢性疾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等科平台," 未来会新增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立国家级研究平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院。"
原文链接: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85fa1c9a07aecea720001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