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村组理财应该重增长还是重保值?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6-11-09第AII02版 作者:黄江周刊·封面纵深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6-11-09 阅读量:

银行理财是否是村组集体资产管理的最佳方式?如果理财跑不赢通货膨胀,是否会影响村组集体经济“增资减债”的成效?黄江镇偏保守的理财策略无疑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发挥了积极的效果。但在另一些黄江居民看来,当前该镇经济受到深圳资源外溢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背景已经有所不同。过去的成功理念并不一定能够适应黄江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现状 物业租金占收入七成以上

虽然黄江村组集体资产“增资减债”屡传佳音。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该镇村组集体经济构成中,物业租赁收入占比偏大。前三季度,黄江村组总收入达到1.8亿元,增长8.55%,其中,物业出租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7%以上,收入增加主要表现在物业租金的增加。

黄江农资办主任刘升强介绍称,非出租收入主要包括水厂的自营和货币资金的理财定期收入等,其中水厂经营收入1098万元,占总收入的6%;理财定期收入831万元,占总收入的4.6%;其他收入2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1.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江村组没有一例银行借贷欠款。到9月底,黄江村组负债总额只有2亿元,负债比率仅为9.7%,远低于全市15.9%的比率。而且所谓的负债,其实主要是租赁厂房企业所缴纳的押金。

“可以说黄江一直没有举债投入建设的传统,所以在减债方面的压力实际上并不大。”刘升强向记者举例说,全市对于镇领导班子的量化考核指标当中就有固定的减债指标,但是由于黄江债务最高也未曾超过12%,减债空间不大,因此每年在减债方面都拿不到相应分数。

田美社区党委书记梁伟忠也表示,社区发展更多是利用社会资金,通过村企合作等形式,企业出钱,村里出物业和土地,而不通过贷款。“村民非常不愿意举债发展,并且承担这种风险的意识不足,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村更容易接受,也避免了很多矛盾。”

思考 承接深圳资源外溢大有可为

上世纪90年代,黄江许多村组贷款修建厂房和基础设施,为的是更快地招商以及租赁物业。当年最高贷款也达到了近3000万元。毋庸置疑,这些贷款为黄江村组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黄江村组集体经济中租金收入占比过高,说明村组现在基本上已经跟农业生产相脱离了,更多的人用手中的土地和物业去出租。如果仅仅是依靠物业租金,持续增长必然乏力,但是要改变集体经济收入以物业租金为主的现状,需要较大的变革勇气和决心。

一些黄江市民还提出,深圳资源溢出颇为明显。对于黄江而言这很可能是十年一遇的机会。

黄江镇党委委员梁伟光表示,近年来黄江承接深圳的产业非常大,全镇统筹主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包括道路、污水管网、学校、公园等。在全镇统筹的情况来看,会适时引进不同的企业进驻到村内,带动了村内的物业出租和第三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深圳资源外溢的巨大机遇,黄江村组集体经济如果能够用好当前的资源,将能够大大加速村组集体经济的增长。

展望 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作

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镇,黄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村组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事实上,黄江在集体经济管理上颇有经验,曾是东莞最早提出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帮助集体资产增值的镇。虽然职业经理人模式在黄江的试运行并不成功,但是这一创新却如同火种一样,激活了东莞许多村组集体经济管理者的思想。

同时,黄江还不断尝试制度创新,从1999年开始率先推行“村改”,合并机构,简化办事流程。梁伟忠表示,通过行政合并,管理成本的下降非常明显,有效节约了经联社的负担。

2014年,黄江又开始策划股权改革方案,希望进一步完善股权管理,顺应村民对股权方面的诉求变化,并且尝试推行有偿购股。2015年正式推行股权改革,在每个经联社里都进行探索,尝试如股东表决等措施。尽管最终没能铺开,但是在股权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黄江还提出,未来将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化、市场化机制,完善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运作机制,扩大交易平台影响力,推动集体资产全面上平台交易。为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工作,规范集体资产交易行为,该镇将对《黄江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办法》重新进行了修订,结合“两个平台”建设,启用全市性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系统,实现股权信息化管理,推进股权登记、流转、分配、统计、查询、备案等制度体系建设。

■ 对话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

村组集体经济应注重多元化发展

黄江村组集体经济应该如何更好地保值增值?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请他为黄江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支支招。

南方日报:村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最理想的途径应该是什么样的?

林江:在我看来,一是,多元化经营,做一些合理的投资,除了投资一些金融产品,还可以投资实业。比如说,村组有1000万元,我能不能筹建一个企业?如果这个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之后这个企业将来万一上市了,那这1000万元可能就变成一亿元了。但问题是这没有人保证你一定会成功,所以对村组集体经济来说,如果村组只有1000万元,全投到一个地方肯定不行;如果村组有一亿元,拿1000万元出来投资是可以的。

二是,如果要这样做投资的话,因为用的是集体的钱,就要经过一些手续,要考虑怎么样去说服村民,否则的话就可能到时候出现村民不理解的情况,认为你私自动用集体的钱。万一将来赚了钱可能皆大欢喜,但如果亏了钱就容易出问题。

南方日报:黄江村组集体经济如何承接深圳外溢效应?

林江:我觉得黄江和深圳对接是可行的,因为深圳还是有很多好的项目和人才,但是问题是,黄江要怎么与深圳合作。

假如将黄江提供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基金上面,需要参与基金的管理,该镇是否有人能够对这个领域充分了解?通过参与管理的这个过程,了解这个是什么行业,在考虑这个行业能不能够拓展到整个黄江。黄江在城镇化进程当中,能不能够发展一些新兴产业?这个新兴产业不仅仅说是投资,而总要对应到一个具体的产业。这个产业可能是一个农业项目,也可能是精细制造,或者旧城改造项目,那么你总得要有这种项目存在。

黄江离深圳非常近,而深圳就是一个新产业的策源地,有人才,有创意。完全可以尝试先把人才和创意嫁接到黄江试试看,通过嫁接克服黄江人才不足的问题。然后接下来还要自己要培养人才。如果说现在没有人才,那么农民兄弟,能不能够请一个大学生过来?让他们先做第一轮对接的工作,然后下一步黄江再去扩展其他的新兴产业,去做人才的储备。

这个其实就是借深圳之力来发展黄江的人才储备,帮助黄江进一步实现产业多元化,不再局限在村组现在的租赁模式。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11/09/content_7595812.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