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大公网】港基金、学者捐资600万 培养中大国际化药学人才

稿件来源:大公网2016-10-16 作者:胡若璋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10-19 阅读量:

大公网10月16日讯(记者 胡若璋 广州报道)近日,中山大学药学院众富——新知基金捐赠仪式在广州大学城校区举行,为中山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次捐赠活动由香港众富基金会发起,基金分别由原香港浸会大学、院士陈新滋和众富基金会主席赵国雄各捐赠人民币三百万元,共计人民币六百万元,用于支持药学院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改善办学条件等。

作为中大药学院 2002 年成立时的首任院长,陈新滋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倾注心力。2015 年他回归中大药学院,如何为药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再添“一把火”。

在采访中,谈及此次捐资助学的初衷,陈新滋告诉记者,最初决定由自己捐资 300 万元人民币在学院设立一个基金,用于支持学院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在此过程中,多年好友香港众富基金会主席赵国雄听到这个消息,俩人便相约香港一起吃了个午饭。期间,陈新滋阐述了自己任教中大药学院一年的经验和期待,基于培养国际化的中医院学人的希望,感染了赵国雄。当下,一拍即合决定也捐助 300 万元人民币。于是才有此次的捐资美事。

是日现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萍带队该学院教授也出席了此次基金成立会。记者获悉,作为原浸会大学校长的陈新滋自去年卸任前往中山大学任教之后,一直凭借自身的努力,推动两所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中医药学科之间的交流。据吕爱萍透露,两个学院之间的互动一直持续,形式也大都依靠教授之间的一对一项目交流,近半年来,两地学生之间交流更加便利、频繁。

按照现有规定,香港科研人员在内地工作183天以上,就要在内地缴纳全额的个人所得税。“这样一来,这些在两地科研合作中尽心尽力的科技工作者,在经济上就要作出较大的牺牲,因为香港的薪酬收入也需要计入全部收入,而在内地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学者的积极性。”所以,近期以来,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过教授之间的联动合作。

陈新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设立基金,最重要的设想便是希望给中大药学院学生提供一个打开国际视野的便利平台。尤其为一部分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提供通往国际知名大学交流的机会。赵国雄则认为,珍惜大学阶段的美好时光,勤于学习,积极实践,努力为内地的中医药学的产学研发展尽自己全力。

据悉,中山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2年,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已经跻身内地药学院的前列,2016年QS世界大学“药学与药理学”专业排名101-150位之间,国内第4位。 记者得知,目前中山大学两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天琴计划”大科学工程、国家南海大科学工程落户中大珠海校区;面积达5000亩的中大深圳校区落户深圳光明新区;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37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3位等等。在中山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陈新滋坦言,仍然需要得到更多如香港众富基金会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他依然会充分运用自己在香港浸会大学任职校长的经验去推动高校之间的交流以及为学院募集更多研发基金。

原文链接: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6-10/3380747.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