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孙中山原是“地图控”他有个“铁路梦”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6-09-29第BQ03版 作者:刘贤沛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9-29 阅读量:

南都讯 9月27日是“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的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由媒体、学者专家组成的交流团来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的“大元帅府”参观。随后,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原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中山大学教授、孙中山研究专家李吉奎,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杨天石,一起探讨了孙中山先生与广州的渊源及铁路情结。

“地图控”爱吃牛奶煮苹果

虽然入秋已有些时日,但广州的天气依然炎热,30多℃的高温未能阻挡交流团参观“大元帅府”的热情。据工作人员介绍,眼前的这栋建筑大有来头,前身是当年规模第二大、华南地区规模第一大的广东土敏土(水泥)厂,兴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因孙中山1917年和1923年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广州,曾征用此地为“大元帅府”;1923年3月,孙中山又在此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除了诸多重大决策之外,这里也留下孙中山先生及夫人宋庆龄的诸多生活细节,在“大元帅府”南三楼,最东南角的房间便是孙中山先生的卧室,也是宋庆龄办公的地方,房间里摆放着孙宋两人的塑像,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的情景。孙中山卧室隔壁便是餐厅,因两人长期生活在国外,饮食习惯也偏西式,里面陈列了一些西式餐具,工作人员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孙中山有一个特别的饮食习惯,就是用牛奶煮苹果。据说当年孙中山在国外生活时,当地的华侨都习惯用牛奶煮苹果,久而久之孙中山也养成这一饮食习惯。

在参观过程中,南都记者还发现一个细节:“大元帅府”内很多房间都张贴了地图,如果说在会议室、办公室张贴地图不足为奇,在盥洗室挂上地图就让人觉得有些新奇,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介绍,孙中山是名副其实的“地图控”,到哪都要买地图,并且喜欢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曾提出按区域建造铁路,并最终汇总、贯通成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这也是孙中山先生‘规划思维’的一种体现”。

提出利用外资修建铁路

在结束“大元帅府”参观之后,交流团来到广东省社科院与3位专家进行交流,“孙中山先生在世时没有修建一公里铁路,不少人认为他的修建铁路规划是天马行空、随意构思的,在他过世后甚至有报纸发文讥笑过他,说他留下的建设成果甚少,称他为‘孙大炮’”,张磊表示,任何实业建设需要条件,当时孙中山没有政权作保证,一切都会落空、很难实现,且孙中山数十年流亡国外,一生之中担任临时、非常总统时间不超过两年,不可能建设很多实体项目。虽然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留下铁路建设实体成果,但他留下了全面、完整的铁路建设规划,这一规划绝对不是随意构思,而是经过细致的研究后得出的成果,“大元帅府”内随处可见的地图,则是他用心规划铁路建设的最好佐证。此外孙中山在当时提出利用外资修建铁路,在宋教仁被刺杀之前,孙中山正在和日本探讨合作建设铁路,在宋教仁遇刺之后这一大胆计划也就束之高阁。

林家有告诉记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仅留下完整的铁路建设规划,更是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修建边疆铁路,如提出修建通往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的铁路,不仅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稳定,甚至提出修建铁路接驳港口码头,眼光独到且具有前瞻性,但在当时修建西藏、新疆、四川、云南铁路线技术达不到,难以实现。除了科技水平限制外,还有诸多历史原因使得孙中山先生在生前未能实现“铁路梦”。一个国家的工程,涉及到科技、经济等,受制于当时国家不稳定、没有资金来源,没有修建出实体铁路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孙中山先生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也很大,譬如他开办的两所学校,其一是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并聘请了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任教;其二是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人及军事领袖人物。

李吉奎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生活时的中国铁路发展状况,当时广州仅有3条短铁路,一条往北,是粤汉铁路广州至韶关段;一条往南,是广州至香港的广九铁路;一条往西,是广州至三水的广三铁路。当时孙中山根据广州现有的铁路网络,提出往西修建广州至茂名、往东修建广州至梅州的铁路线、往北打通京广线的规划,如今已基本实现。李吉奎还表示,孙中山先生解职临时大总统之后,专注修建铁路,当时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孙中山已经开始计划利用外资来修建铁路,他觉得借外债不是坏事,关键是要用好。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L/html/2016-09/29/content_81273.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