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陈伟蓉:传播光明的使者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6-09-07第A09版 作者:曹斯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9-07 阅读量:

编者按:近日,省委宣传部发布第六批“南粤楷模”,这三位楷模喜获殊荣: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陈伟蓉,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费英英,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他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典范,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以奉献铸就精彩。从今天起,南方日报推出第六批“南粤楷模”系列报道,讲述三位楷模的感人故事,敬请垂注。

现在,一说起去年5月底远赴南太平洋岛国义诊,陈伟蓉还是既兴奋、又后怕。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和4小时的长途车,一到达斐济的CWN医院,又像“打了鸡血”,马不停蹄地开始义诊。其间,她意外感染了未知病毒,“自己都怕活不下来”。可几个月后,她又出发“送光明”去了。

陈伟蓉就是这么个“奇女子”。如今是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的她,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工作近30年,门诊量近30万次,手术近10万台。

多年来,陈伟蓉为太平洋岛国和中国边远山区的患者送去了光明;她成立了国内首个“小儿白内障之家”,是小患者的“医生妈妈”;她早上出诊,下午手术,周末义诊,厚德济生,传播温暖、光明和爱。日前,陈伟蓉被授予“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一天义诊做了26台手术

“今天,是在斐济的最重要一天。”2015年5月31日,陈伟蓉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天,眼科医疗组要为当地的白内障者实施手术。

上午10点,手术开始。第一例患者是印度裔的老太太,她双眼患有白内障,已基本失明。陈伟蓉仅用了不到8分钟就完成了手术,这让一旁的斐济医生感到不可思议,纷纷举起相机拍照。到下午4时,她总共完成了26台手术,其中最快的一台用时5分钟。

这是陈伟蓉去年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义诊时的“威水史”。她的高超医术,让当地医生“惊呆了”。

对于太平洋岛国的许多患者而言,陈伟蓉可谓“光明使者”。她的足迹遍及斐济、汤加、瓦努阿图、萨摩亚、纽埃、库克群岛……解决了当地患者的眼疾,为他们送去了医疗必需品。陈伟蓉作为医疗组的主力,还受到了瓦努阿图总理的接见。“我是一个医生,有机会代表国家,对世界作那么一点点贡献,觉得非常荣幸。”

一律叫患儿为“宝贝”

“陈医生很特别。”小儿白内障患者从化男孩杰仔的妈妈梁女士如此评价陈伟蓉。她说,第一次到医院,陈伟蓉就跟他们说,治疗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至少要做七年的朋友。”

陈伟蓉还对梁女士说:“不要慌,跟定我,我会和你们一起努力,让宝贝重见光明。”一句句暖心的话,让梁女士至今难忘。

陈伟蓉说,她特别喜欢孩子。她是三个孩子妈妈,其中两个是收养的贫困儿。因为心中有爱,她对儿童的视力发育、儿童眼疾和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后生活质量尤其关注。2011年,在她的推动下,中山眼科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小儿白内障之家”,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提供免费诊疗以及术后恢复指导。

在这里,陈伟蓉从来不叫孩子们“患儿”,也不准医护人员这么叫,一律称他们为“宝贝”。她说,生病的孩子大多很敏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坚持到公园为老人义诊

“陈教授您是权威专家,见您一面不容易啊!”陈伟蓉给病人看病间隙,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想到病人要通宵排队,甚至要挂昂贵的“黄牛”号,她很痛心。

“我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看病更便捷。”在陈伟蓉的推动下,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全国率先实施敞开挂号,坚持全天候出诊,全天候手术制度。病人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网络、人工和自助挂号等多种途径预约医生,实实在在地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陈伟蓉还带领白内障专科在全院率先开设“日间病房”,患者预约、入院、检查、手术、出院,只需花1天的时间,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诊。

她还走出了医院,远赴新疆、云南及广东等省的边远贫困地区,为数万名群众义诊,为数千困难病人免费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陈伟蓉的奔走努力下,“关爱视觉·燃点光明——广州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2012年正式启动了。

每个周五,在越秀公园、东山湖公园、人民公园等地,都可以看到陈伟蓉带领的团队为老人义诊,病人还可以方便地在现场预约手术,这成了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活动开展至今,团队共组织义诊60余次,义诊了近30000人次,做的复明手术达3649例。

陈伟蓉坚定地说,这项活动还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我希望看到病人白内障手术后,第一眼感受到光、看得到影,脸上惊喜的表情。”她说,这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她希望给更多人带来光明。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9/07/content_758059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