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媒体中大

【深圳晚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福田挂牌

稿件来源:深圳晚报2016-08-30第D01、D04版 作者:佟艳婷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8-30 阅读量:

深圳晚报讯 为加快提升深圳市及福田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支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更好地满足深圳市民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8月26日下午,福田区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协议,秉着“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原则,将福田人民医院委托给中山大学运营管理,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深圳市长许勤,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前,中山大学领导一行视察了福田人民医院后期建设现场,然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伍贵富院长代表医院领导班子所做的工作汇报。出席医院中层干部工作例会。随后,福田区政府代区长高圣元、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嘉宾共同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揭牌。根据《合作协议》,福田区政府和中山大学双方合作,在福田人民医院的基础上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医院为福田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是财政核拨补助事业单位。医院所有权归福田区政府,医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中山大学负责运营管理,并纳入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双方的合作原则是,坚持公立医院办院宗旨,为深圳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坚持传承中山大学医科优良传统,为中山大学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提供临床教育支撑;坚持探索符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深圳实际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新模式。

福田人民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并纳入中大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后,医院“内核”会发生哪些裂变?会给市民就医带来哪些全新体验?对此,《合作协议》也给出明确目标:一是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发展定位,双方共同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专科特色明显,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教学及科研能力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使医院成为深圳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其中,一期建设到2017年12月前,完成1000张病床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二期建设到2019年6月前,完成现有旧楼装修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医院开放床位数达到1500张,2018年6月前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力争2020年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025年前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2030年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院。二是探索建立符合深圳实际、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依托医院,瞄准科学前沿,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

原文链接:http://wb.sznews.com/html/2016-08/30/content_3607681.htm

“六问”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福田医疗卫生事业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福田区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福田人民医院正式纳入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走过50余年辉煌历程的福田人民医院跃上新平台,迈向新跨越。此次签约,既是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大战略的丰硕成果,又开启了深圳医疗卫生改革最富有实践意义的篇章,为全国医改按下“快捷键”。为此,带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深晚记者“六问”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一问:依托著名大学,以高校科研、教学、人才等资源为支撑,是全球众多著名医院走向成功的不二选择。此次福田区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改革,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出去,实行管办分离,为什么选择的是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医学是传统强势学科之一,其医疗规模和质量居全国领先行列,在国家医疗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名19个专科榜单中,共有7个专科进入排名前5,18个专科进入排名前10,国内国际享有盛誉。

近年来,中山大学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15年,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约,在光明新区建设深圳校区,重点发展医学专业,以弥补深圳医疗民生领域的短板。同时,中山大学决定在深圳“近水楼台”建设支撑医科临床教学的附属医院,构建教学、科研、实践的完整生态链。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地缘优势。广州与深圳近在咫尺,双城生活日趋便捷化、常态化,加之同处岭南,经济、文化、理念等高度趋同,这都为此次“区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保障。

二问:中大在深圳的发展布局为什么选福田?用老百姓话说,中大八院为什么“花落”福田人民医院?

作为深圳市最早的医院之一,这里曾留下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记:全市第一家二甲医院,全市第一个心血管内科重点专科,全市第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全市第一个高血压病诊治中心,拥有首台64层全身螺旋CT机和第一台高聚能超声肿瘤治疗仪……

2012年以来,福田人民医院作为区属医院“龙头”,围绕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目标,推出一系列惠及民生、影响深远的改革创新举措:“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搭建全国体量最大的医疗联合体,上线全国首家特区移动互联网医院,获授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广东首家、全国第五家由公立医院发起成立的福医公益基金会……

值得欣慰的是,福田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早结情缘。2013年,福田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植入式合作办医。3年来,每个月都会有六七十人次的中山医专家到福田人民医院坐诊、教学示范、查房、讲座等,“到福田医院,看中山名医”成为深圳人的就医新常态。

三问:福田人民医院更名为中大八院并纳入中大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此举在深圳医疗卫生领域引发极大关注。有业内权威人士评价说,中大八院将成为深圳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直属医院。此说从何而来?

福田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都有高度的共识,那就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原则,把福田人民医院整体交给中山大学,将碎片化合作变为系统性、结构性提升,构建一个大发展的平台。

本次签约挂牌后,基于管办分离原则,福田人民医院将全面交给中山大学,并与其管理体系对接。医院将按照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要求和标准,沿袭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担负起医疗、科研教学、临床等重任。

四问:医院更名后,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方面会有哪些新变化?

伍贵富院长态度十分明确:“福田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谋划医院未来的发展,在继续做好综合性医院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和凝练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中大八院将依托中山大学强有力平台,开展科研、临床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能力诊治更多疑难杂症和大病,让市民不出深圳看大病,为深圳市医疗卫生改革做出应有贡献。

五问:此次区校合作不仅是福田区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福田在公立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实践。那么,福田区这一改革具有哪些示范和标杆意义?

对包括中大八院在内的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圳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整合优质医学科研资源,打造高端医学研究平台。”福田区围绕这一部署,出台《福田区深化卫生强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创优和高地构建,争当卫生强市排头兵。

六问:福田人民医院融入中山大学“大家庭”成为中大八院后,医院在功能、定位等方面会不会发生变化?

医院将继续秉承和履行公立医院的应有职责,继续为辖区居民和深圳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福田区政府将履行医院出资人的职责,继续为医院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服务。此外,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除了繁重的医疗服务工作之外,中大八院还将承担必要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为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服务。

原文链接:http://wb.sznews.com/html/2016-08/30/content_360769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