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人论谭第十篇
每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他的多份提案数据扎实,见解精辟,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记者们常打趣道,只要采访到了毛教授,就不怕没干货写。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毛蕴诗行事低调,行程忙碌,放下教鞭略作休息,他便计划前往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为自己明年的提案做充分准备。他主笔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已出了第3本修订版,里面案例丰富,直面企业如何在逆势中成长。
“这么多年,总结起来,就是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写提案。”毛蕴诗简单的话语里,体现岭南学人勤奋专注的精神特质。
读过4个专业乃“跨界”人才
毛蕴诗的读书经历相当丰富,他先后在国内外5所高等学府,读过4个专业,用今天的流行术语乃“跨界”型学科人才。
1962年,毛蕴诗考入成都大学数学系,由于1965年成都大学(数理化3系)并入四川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他随之转校,继续攻读数学系。毕业之后,他分配到贵州汽车制造厂,先后担任工人和计划科管理人员。
此后整整10年,毛蕴诗一直在岗,等待命运的再次起飞。一次,他偶然发现贵州汽车制造厂计划科的仓库里有几本管理学的基础教材,虽然内容简单,但他阅读之后,渐渐对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8年,毛蕴诗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不再是数学,而是工业经济。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并被推荐参加出国英语考试。通过考试后,于1980年公派前往比利时鲁文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MBA)。那时,中国尚未引入MBA教育,直到1991年教育部才正式批准9所高校试行MBA招生。
1983年,毛蕴诗回国后在武汉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并于1986年、1989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2年调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1993年获武大世界经济学博士。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先后主持申报了中大企业管理博士点等,并作为指导老师,培养出中大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和第一个管理学博士。
关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自2003年起,毛蕴诗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义务,提交高质量提案和发言材料,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0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毛蕴诗提交了3份大会发言材料,在经济联组会议做了联组发言,引起了相关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他提交的第一个发言材料,直指社会热点话题——企业转型升级。
在发言中,毛蕴诗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尤为重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轨道。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和多个市场相结合的升级路径,借助行业边界模糊与产业融合,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企业、新产业,通过技术积累,能力演进,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企业升级之路。
“多年以前,我在参观台湾企业时,当地企业一位总经理就说到台湾企业面临3种选择:一是转移到大陆,二是破产倒闭,三是就地转型升级。在当前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毛蕴诗解释了为何注重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一书的写作中,他通过大量优秀企业案例,讲述了亚洲新兴经济地区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等。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对企业明确转型升级方向及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提案持续多年关注环保问题
在近几年的两会期间,毛蕴诗均提出环保问题的相关提案。他说这缘于以往研究时的一些趣事。
1998年,毛蕴诗受邀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考察。“当时我住在一个德国居民的房子里,房东跟我说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告诉我垃圾怎么分类,可循环垃圾和不可循环垃圾要分别放入不同的回收箱中。”毛蕴诗说,一旦从源头就形成共识的话,公民的环保行为自然会成为常态。
回国后,如何像德国那样处理电子垃圾的思考一直在他脑中挥之不去。2011年他去台湾访问的时候了解到,居民还可以在便利店放置废弃电池,并换取糕点。由此,毛蕴诗认为电池、手机、电脑的回收是环保工作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之一。
2012年,他提交关于废旧手机回收的提案《关于加快废弃手机回收处理方法,建立绿色产业链的建议》。建议可以采用生产商-运营商模式和市政模式,用以旧换新、有偿回收等方式,在指定的便利店、超市等场所进行废弃手机、合金机壳的回收。
2013年,毛蕴诗提交在全国规划绿道建设,鼓励低碳出行的提案;2014年,提交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提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出口贸易增长》;2015年又提出了企业、社会、政府共建环保常态机制等观点。作为一个管理学专家,毛蕴诗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环保已经不单单是环保,而是随着企业、社会、政府观念的转变,推动一种常态机制的形成。
作为一名学者,毛蕴诗建树颇丰,硕果累累;作为政协委员,他注目社会和民生,执着追寻着自己的中国梦。他说,当好老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当好政协委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来自群众,了解群众,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是真正的履职。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08/17/content_8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