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地方政府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应该如何规避?不同的创新主体,如何在链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企业如何释放人才创新潜能,管理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活动?
2016年广东省省长与专家座谈会昨日召开。今年会议主题为“广东建立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7位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作了发言。
会议主题:
“广东建立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制造业是创新与转型的主战场
周济建议,广东应该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产业,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应该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他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周济认为,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做强与先进制造业深度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在发言过程中,周济举例,美国服务业占其国民经济70%以上;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美国的服务业中,服务型制造业中的服务部分和生产性服务业占到美国服务业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应该明确自己在创新链条中的位置
罗俊认为,不同的创新主体,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指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创新的主体应该是高校,而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在一个创新体系中,不同的主体应该清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样才不会发生“错位”。
罗俊以中山大学为例,分析高校在创新链条中的主要责任与定位。“一是要承担起‘源头创新’的责任,创新发展,大学应该提供源头支持。数据表明,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中,70%诞生于大学,提供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是大学的主要责任之一。二是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让学校成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加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隆国强表示,广东应加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汽车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隆国强指出,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走出外贸困境的根本之路。他提出,广东应该在以下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是传统优势产业,从原来靠低成本变成靠质量、靠技术、靠品牌、靠服务。二是要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汽车、化工产业等。三是前沿技术领域,应该有选择地突破。四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要高度重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提高对于创新失败者的宽容程度
白重恩阐述了“创新的生态环境和金融”。白重恩指出,特斯拉的多次融资、贷款经历,对于我们理解创新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启示。首先,政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优胜劣汰的良好竞争环境,这不仅要求有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还要求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降低引进新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应该通过有效的兼并、破产、重组等程序,降低产品退出市场的成本。其次,对创新的失败者要宽容。“不允许失败就很难有创新,我们尤其需要提高国有企业对于创新失败者的宽容程度。我们的金融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要有这样的宽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 “硅谷模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王昌林重点谈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的建立,政府对科技创新的一些常见误区。
王昌林指出,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把创新简单等同于科技;二是照搬发达国家的战略;三是把创新简单理解为“必须从科研抓起”。比如,有的地方纷纷借鉴硅谷模式,重金建设科研机构,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不明显。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创新模式和路径选择出现了偏差。在创业方面,也存在同样问题,因此,怎么依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区情选择合适的模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让人才政策与干部政策脱钩
王春法对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王春法指出,高端人才市场和低端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越是高端人才,其流动性越强,全球化程度也就越高,当然价格也是国际市场价格;低端劳动力流动性其实也是比较低的,一定程度上是区域化地方化的,其价格很难统一。因此,作为政府,要与世界创新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既要有育才引才政策,更要有用才政策,让人才政策与干部政策脱钩。引才重点应该包括国外一线科技人员、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以及专业化的政府管理人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分享制是创新的重要激励机制
黄卫伟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华为的创新经验。黄卫伟指出,大企业的大规模商业化技术创新,不能简单理解为“加大研发投入”问题。
他指出,企业创新首先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华为的价值分配制度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按贡献合理拉开业务单元之间以及员工个人收入之间的分配差距,有差距才有动力。二是不断探索和完善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分配机制。华为公司的员工持股制度,实现了对优秀员工的激励,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初创公司在公司内部造成新老员工巨大的收入差距。
华为以及高技术企业的大量实践证明,分享制是创新的重要激励机制。近年来,华为进一步在企业受益的初次分配阶段探索实行“获取分享制”。将各业务部门工资性薪酬与其业务收入和贡献利润弹性挂钩,收益和风险共担;功能部门和支撑平台部门的奖金,来自其对一线直接创造价值的项目收益的贡献,要一次形成前后方权力创造价值、按贡献大小分享价值的机制。
与会专家到底啥来头?
2016年广东省省长与专家座谈会昨日召开。今年“省长座谈会”的主题是“广东创新发展”。记者观察后发现,今年邀请的专家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科学家
本次邀请的科学家,同时兼有行政管理职务。比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就是典型代表。周济是机械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数控、智能制造方面的产业化研究,广东要发展制造业,他能给出专业技术意见;同时,他又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对于加强院地合作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罗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引力实验的精密测量物理研究,取得多项领先成果;同时,他又是中山大学校长,在校地协同创新中,同样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创新主要靠智力支撑,高校院所正是智力的主要来源。
第二类:经济学家
本次邀请的专家中,有四位是经济学家,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这四位经济学家主要在国务院、发改委等重要部门的研究中心担任要职,一方面可以精准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发展,因此,从经济角度分析创新,最合适不过。
第三类:企业代表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的意见和经验十分重要。本次座谈会,邀请到华为作为企业代表,对于创新激励等现实问题做了分享。创新成效如何,最终还是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