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大团队打响科研“双响炮”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60729第A10版 作者:记者/ 曹斯 通讯员/ 欧晓芳 黄金娟 编辑:卢旖维 发布日期:2016-07-29 阅读量:

28日,本报报道了中大研究团队发现了鼻咽癌的新易感基因。当天,笔者走进研究主要完成人之一贝锦新教授的实验室,揭秘该新易感基因的发现过程。我们了解到,贝锦新所在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又有新发现——NK/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易感基因。26日,这篇题为“Genetic risk of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文章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Lancet Oncology》(《柳叶刀 肿瘤学》,2015年影响因子26.509)。

鼻咽癌风险预测将更准确

鼻咽癌被称为“广东瘤”,这种恶性肿瘤在广东地区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人群高出20至30倍,死亡率超过5/10万。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能早发现,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而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疗效差,五年生存率约为50%。此前研究已明确,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之一)感染与鼻咽癌相关。

早在1997年,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专家曾益新就带领科研团队组建“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课题组。2015年,团队还研发出预测鼻咽癌患病风险的基因芯片,只需一滴唾液做样本,预警芯片便可伸出DNA“探头”,无创检测鼻咽癌风险。数据显示,准确度为93.19%。

“当时,芯片确立了11个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如今,我们的新发现让芯片上又多了两个位点,预测准确度将有所提高。”贝锦新所说的两个新位点分别位于TERT/CLPTM1L基因和CIITA基因。

他介绍说,这项最新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医院、北京蛋白组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展开,成果于2016年7月20日在线发表于遗传学领域专业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首次发现NK/T淋巴瘤重要易感基因

“NK/T细胞淋巴瘤”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NK/T细胞淋巴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可达70%,而大部分患者处于晚期,5年总生存率低于50%。

“发病有明显地域性,提示该疾病也具有遗传易感性。因此,发现NK/T细胞淋巴瘤致病相关因素,有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为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贝锦新说。

基于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国际合作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水平的基因变异信息和关联分析展开研究。

研究比较了189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和957例对照的基因型,发现6号染色体HLA-DPB1基因区域中的遗传变异位点rs9277378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关联最为显著。“有意思的是,在189位入组患者中,76%的人都‘中招’,在rs9277378位点均携带危险变异。”贝锦新说,随后,研究结果还在来自中国南方、北方、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4个独立病例—对照样本人群中得以验证。

“我们发现,rs9277378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高度相关,携带一份rs9277378风险等位基因的人罹患NK/T细胞淋巴瘤风险是不携带者的1.84倍。”贝锦新说。

来自《柳叶刀 肿瘤学》杂志的同期评论认为,该研究是首个也是最大规模的NK/T细胞淋巴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首次发现了NK/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易感基因,为研发NK/T细胞淋巴瘤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有助于筛选高危人群,最终提高其早诊率。

原文连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7/29/content_756982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